水热耦合稀乙酸拆解杨木纤维的条件优化及表征
随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如何减少碳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
采用低浓度的乙酸耦合水热预处理可以对半纤维素特别是木糖进行有效地去除,也不会引入新的酸性物
1 实 验
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实验所用杨木为山东省德州市木材加工剩余物(40~60目),乙酸(GR级,阿拉丁试剂公司,纯度99.8%)。
1.2 实验方法
将乙酸稀释到指定浓度后与适量杨木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开启搅拌桨,使杨木与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反应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迅速通入冷凝水终止反应并抽滤得到预处理液。残渣用纯水多次洗涤过滤,于105℃下干燥备用。
1.3 分析方法
1.3.1 固体残渣和预处理液的成分分析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固体残渣和预处理液中葡萄糖、木糖、乙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参照美国能源部NREL/TP510-42618标
葡萄糖、木糖和乙酸的含量测试采用的色谱柱为Aminex HPX-87P,示差折光检测器。测试条件为:流动相0.05 mol/L H2SO4、流速0.6 mL/min,进样量20 μL;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测试采用的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18,UV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流速1 mL/min,进样量20 μL。所测样品均用0.22 μm水系滤膜过滤后进样。
水解液中低聚合度木糖含量的检测方式为再水解,即水解液与同体积质量分数8% H2SO4溶液混合(即H2SO4质量分数稀释为4%),随后在121℃的高压灭菌锅中水解60 min。水解后的溶液经HPLC检测后可得到水解液的总木糖浓度,即预处理后水解液中木糖和低聚合度木糖含量的总和,总木糖含量减去再水解之前水解液测得的木糖含量即为低聚合度木糖含量。
纤维素是林木生物质转化醇类燃料的最主要组分,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将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分离,从而增加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即为纤维素拆解分离。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是指林木生物质经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固体残渣中的纤维素质量与原料中的纤维素质量之比。本研究中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ε)、木糖去除率(σ)及木质素去除率(μ)分别按
(1) |
(2) |
(3) |
式中,表示杨木中纤维素质量,g;表示杨木经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后固体残渣中纤维素质量,g;表示杨木中木糖质量,g;表示杨木经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后固体残渣中木糖质量,g;表示杨木中木质素质量,g;表示杨木经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后固体残渣中木质素质量,g。
采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7890A-5975C型气质联用仪(GC-MS)对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液的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 (30.0 m×250 μm, 0.25 μm),气化室温度250℃,载气He,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质谱条件: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质量范围为20~500 amu。
1.3.2 固体残渣孔隙结构与化学结构分析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前后杨木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分布情况采用美国康塔NOVA2000e氮吸附仪测定。采用日本岛津IRTracer1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固体残渣结构,扫描范围为 400~4000 c
×100% | (4) |
式中,和分别表示2θ=22°时结晶区的最大峰强度和2θ=18°时非结晶区的最小峰强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条件优化
2.1.1 乙酸质量分数对拆解杨木纤维三大组分的影响
图1 乙酸质量分数对杨木纤维拆解效果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acetic acid mass fraction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poplar fiber
2.1.2 固液比对拆解杨木纤维三大组分的影响
图2 固液比对杨木纤维拆解效果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poplar fiber
2.1.3 反应时间对拆解杨木纤维三大组分的影响
图3 反应时间对杨木纤维拆解效果的影响
Fig. 3 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poplar fiber
2.1.4 温度对拆解杨木纤维三大组分的影响
图4 温度对杨木纤维拆解效果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poplar fiber
综上所述,水热耦合稀乙酸拆解杨木纤维的较优条件为:乙酸质量分数0.5%、固液比1∶20、温度17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为94.0%,木糖去除率为92.9%,木质素去除率为11.8%。
2.2 水热耦合稀乙酸固体残渣的分析
2.2.1 孔隙结构分析
采用氮吸附仪对杨木经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前后的孔隙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未经预处理的杨木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小,其比表面积为1.46
2.2.2 组成、化学结构分析
采用FT-IR和XRD对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产生的固体残渣进行结构表征(见
图5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前后杨木的FT-IR谱图和XRD谱图
Fig. 5 FT-IR and XRD spectra of poplar before and after hydrothermal coupling dilute acetic acid pretreatment
2.3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液成分的分析
3 结论
3.1 水热预处理过程中加入少量的乙酸能够促进杨木纤维的拆解分离,可以实现在去除大部分木糖的同时,仍能够保持较高的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以及较低的木质素去除率。结果表明,在乙酸质量分数0.5%、固液比1∶20、温度170℃、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木糖去除率为92.9%,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为94.0%,木质素去除率为11.8%。
3.2 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主要去除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导致纤维孔容增大、比表面积增大,同时纤维素的结晶度略有增加。
3.3 杨木拆解分离出半纤维素中的木糖主要转化成了高价值的低聚合度木糖,只有少量过度降解成葡萄糖和糠醛。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以及苯基类化合物含量少说明预处理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破坏小,在去除不利于酶解发酵的五碳糖的同时,增加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有利于醇类原料的生产和木质素的工业化利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