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随着化石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石油基产品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半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中一类碱溶性杂多糖,在细胞壁中含量约为15%~35%,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多糖,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绿色可再生等优
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度亲水性聚合物,能在水中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而不溶解,兼具固体和液体双重性能,是第一个被设计用于人体的生物材
凝胶的机械强度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半纤维素大分子结构分枝多,且化学组成复杂,通常包含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等多种单糖,支链上往往还含有糖醛酸基团。此外,在从原料中分离的过程中,半纤维素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纯度也很难得到保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玉米芯半纤维素(CHC)为实验室碱法抽提得到,离子色谱结果显示其中主要糖类含量分别为:木糖75.1%、阿拉伯糖15.4%、葡萄糖3.8%、半乳糖1.6%。壳聚糖(CS)购自如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乙酰度≥90%),环氧氯丙烷、氢氧化钾、脲(尿素)、水合氢氧化锂等试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用药品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一步纯化。
1.2 实验方法
1.2.1 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
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半纤维素和壳聚糖,加入到盛有新配制的碱/尿素/水(LiOH·H2O、KOH、尿素、H2O配制而成,质量比为8∶7∶8∶77)溶液的玻璃瓶中,搅拌后置于-80℃冰箱(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冷冻6 h以上,取出后室温解冻,搅拌后再次放入超低温冰箱,重复冷冻解冻过程3次,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ECH),搅拌均匀,离心脱除气泡后,室温得到半纤维素/壳聚糖(HC/CS)复合凝胶。HC/CS复合凝胶的制备工艺参数详见
1.2.2 复合凝胶的表面形貌
对凝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前,先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除去碱和未反应物质,然后利用液氮淬断,经冷冻干燥后,将断面进行喷金处理赋予样品导电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U8010,日本日立)在4 kV加速电压下对复合凝胶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
1.2.3 复合凝胶红外光谱
采用1%溴化钾压片法在Nicolet 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Thermal Fisher,美国)上对复合凝胶的红外光谱进行测定。
1.2.4 复合凝胶的溶胀性能测定
复合凝胶的溶胀性能按质量法进行测定。首先,将凝胶置于去离子水中以除去碱及未反应物质,经真空干燥后,称取干凝胶质量W0,然后室温下再将其置于过量去离子水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用滤纸拭干表面水分后,称取质量Wt。溶胀比(SR)按
(1) |
式中,W0表示真空干燥后凝胶的质量,g;Wt表示t时刻凝胶的质量,g;SR(Swelling Ratio)表示凝胶溶胀比。
1.2.5 复合凝胶的压缩强度测试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CMT4204,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对凝胶的压缩强度进行测试,凝胶试样为圆柱状,直径19.4 mm,高度14.7 mm,位移速度1 mm/min。
1.2.6 热重(TG)分析
复合凝胶的热分解性质利用Q600热重分析仪(美国TA)进行测定。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气,升温速率10℃/min,最高温度800℃。
2 结果与讨论
2.1 自由基聚合制备HC/CS复合凝胶
冷冻前,两种多糖在碱/尿素/水体系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半纤维素呈黏稠的糊状物,壳聚糖则不溶,以颗粒形式分散在体系中。经3次冷冻-解冻循环后,两种多糖变为均一、黏稠的淡黄色半透明溶液。碱性环境下,半纤维素分子链中的—OH、壳聚糖分子链中的—OH及—NH2分别与环氧氯丙烷作用,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如
图1 HC/CS复合凝胶的制备原理及光学照片
Fig. 1 Preparation principle and optical photos of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2.2 复合凝胶微观形貌分析
利用SEM对HC/CS复合凝胶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如
图2 HC/CS复合凝胶的SEM图
Fig. 2 SEM images of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注 (a)~(e)分别对应表1中样品1~5的表面形貌。
2.3 复合凝胶红外光谱分析
半纤维素、壳聚糖及HC/CS复合凝胶的FT-IR图如
图3 半纤维素、壳聚糖及HC/CS复合凝胶的FT-IR图
Fig. 3 FT-IR spectra of hemicellulose, chitosan, and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不仅含有大量—OH,且存在—NH2基团,—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和—NH2基团中—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重叠,在3442 c
凝胶化过程伴随着半纤维素—OH和壳聚糖—NH2基团的消耗,因此,HC/CS复合凝胶除在3400 c
2.4 复合凝胶的溶胀性能
HC/CS复合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性能如
图4 HC/CS复合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性能
Fig. 4 Swelling properties of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in deionized water
当吸附时间为48 h时,溶胀比不再增加,基本达到溶胀平衡,得到平衡溶胀比,如
2.5 复合凝胶的压缩强度
对不同壳聚糖含量的HC/CS复合凝胶的压缩强度(压缩80%)进行了测试,结果如
图5 HC/CS复合凝胶压缩应力-应变(σ-ε)曲线
Fig. 5 Compressive strain-stress (σ-ε) curves of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2.6 热重分析
HC/CS(HC、CS质量分数均为5%)复合凝胶、壳聚糖及半纤维素在40~800℃的质量损失(TG)及质量损失速率(DTG)曲线如
图6 半纤维素、壳聚糖及HC/CS复合凝胶的TG、DTG曲线
Fig. 6 TG and DTG curves of hemicellulose, chitosan and HC/CS composite hydrogels
壳聚糖热分解的第一阶段发生在40~150℃,这一阶段质量损失约6.4%,主要是壳聚糖表面水分子的物理解吸;在150~250℃之间,壳聚糖质量基本保持恒定;250~450℃是壳聚糖的主要质量损失阶段,在305℃时质量损失速率达到最大值0.98%/℃,在这一温度范围,壳聚糖进一步脱水,分子链解聚并发生脱乙酰化及吡喃糖环降解等反应,质量损失达 51.6
复合凝胶(HC、CS质量分数均为5%)的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和壳聚糖,从
3 结论
本研究使用玉米芯半纤维素(CHC)和壳聚糖(CS)通过冷冻-解冻法在碱/尿素/水体系中制备半纤维素基复合凝胶,并对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3.1 通过3次冷冻-解冻循环在碱/尿素/水体系中成功制备了HC/CS复合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证实了凝胶内部的三维网络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由于半纤维素、壳聚糖与环氧氯丙烷之间发生了化学交联。
3.2 随壳聚糖用量增加,复合凝胶的溶胀比逐渐减小,在半纤维素用量为5%、壳聚糖用量为1%时,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平衡溶胀比最大达22.59。
3.3 所得复合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压缩测试结果表明,随壳聚糖用量增加,凝胶的压缩性能逐渐增强,当半纤维素用量5%、壳聚糖用量为4%时,复合凝胶的压缩强度达到325 kPa。
3.4 复合凝胶的主要热分解温度范围为250~450℃,此时,复合凝胶(HC和CS质量分数均为5%)的质量损失达61.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