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粮食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为了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我国相关单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基本需求,但是我们也要清楚,中国食品安全依然受到国际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后疫情时期,保证食品安全依然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与整治。虽然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随着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命健康更加重视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多角度、多方位采取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而想要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就必须将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放在首位,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完善国家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甘肃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甘肃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却相对落后,在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粮食物流成本控制方面更加突出,这既有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有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现代物流理念认知不足的原因。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粮食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在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甘肃粮食物流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郑沫利、冀浏果(2022)认为:在新时代推进粮食物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与支持作用。粮食物流作为连接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纽带,对于维持粮食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吴志华、苑浩妍(2022)指出:中国新冠肺炎多点暴发流行,怎样保障粮食的稳产增产和安全,是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2]。钱煜昊和王晨(2022)在对当前中国粮食物流系统进行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其发展提出了对策[3]。杨海红(2022)表明: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生产、零售、服务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食品物流和存储的信息化也在不断涌现。在粮食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流和物流链的长度,这就很可能会导致信息孤岛,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存货积压,产生了额外的浪费[4]。王晓波和郑慧扬(2021)基于营口地区粮库的现实运作模式,对粮库中常见的各类事故进行了剖析,并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控制[5]。
1 甘肃粮食物流发展现状
1.1 供给现状
在粮食的供应方面,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人均拥有量是粮食的三个主要指标。甘肃省2010年的产量为942.82万公吨,到2021年,其产量增加了30.62%,达到了1231.5万吨(见表1)。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粮食产量在过去10年中出现了轻微的变化,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着上升的态势。然而近年来,产量增速却是下降的状态,这表明甘肃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正在加速衰退。从人均拥有的食物总量来看,截至2020年,甘肃省的食物总量始终在470公斤/人左右,这表明,甘肃省食物供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最近两年随着甘肃省粮食产量的增加,食物供应状况得到了改善。甘肃省2010-2021年度粮食种植面积继续下降,但全年粮食种植总量保持在2666万亩以上。2013年至今,甘肃省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0年保持在1100万吨,虽然目前甘肃省已经达到了“供求平衡”,但是,由于甘肃的农业基础较差,加之全省人口持续增加,长期来看,甘肃省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粮食安全压力。
表 1 2010-2021年甘肃省粮食生产情况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 粮食人均占有量(公斤)
2010 948.82 2722.37 369
2011 1009.06 2735.64 396.2
2012 1096 2742.16 431.64
2013 1117.47 2750.87 441.46
2014 1145.37 2720.44 447.96
2015 1154.58 2715.72 451.27
2016 1117.48 2684.24 437.89
2017 1105.9 2647.16 422.43
2018 1151.43 2645.25 437.53
2019 1162.58 2581.11 439.98
2020 1202.21 2638.29 479.93
2021 1231.46 2676.76 493.47
1.2 甘肃省粮食需求现状
粮食数量安全不但反映在供应方面,而且在需求方面也有所体现。从统计资料中可以发现,甘肃省的人均粮食消费、人均肉类消费、人均禽蛋消费和人均乳制品消费都在不断地增加(表2)。将2021年作为一个报告周期,以2015年为基数,各种产品的消费增长幅度为3.35%,26.81%,29.75%,36.84%。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在食物和消费方面也在不断改变。并且,由于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家庭对肉类、蛋类和奶类的消费将逐渐增加。这将会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甘肃省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销售都比较紧张的省份,这种形势给甘肃省的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 2 2015-2021甘肃省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量
时间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人均肉类消费量(千克) 人均奶类消费量(千克) 人均蛋类消费量(千克)
2015 159.94 17.98 13.41 7.6
2016 157.42 17.73 13.79 7.07
2017 150.99 17.21 13.86 7.27
2018 151.84 20.19 13.65 8.68
2019 157.95 19.45 15.88 8.1
2020 158.95 17.57 15.72 9.28
2021 165.3 22.8 17.4 10.4
2 甘肃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仓储设施条件较差。甘肃全省现有粮食仓储设施数量和能力明显不足,仓储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甘肃的仓容缺口巨大,而且每年还需要从外省调入粮食,因此粮食物流必须要有较大规模的仓容作支撑。
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甘肃省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粮库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仓、库、线等设备陈旧,而且大多是靠人力搬运作业,没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和机械设备,缺乏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支撑。
运输方式落后。甘肃地处内陆,铁路运输通道、公路运输通道和水路运输通道相互衔接不够,铁路运输能力和公路运输能力仍显不足,铁路运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加上省内还没有一条成网的高速公路,影响了粮食物流效率的提高。
2.2 粮食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从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看,甘肃省省目前已建立了部分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但整体上尚未建立全省粮食信息网络系统,现有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缺乏与其它业务的对接,并且其提供的服务也比较简单。
一是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共享平台,各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大量信息分散在各部门中。
二是粮食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政府部门间、上下游企业间以及国际间的数据共享,有些部门掌握着大量有关粮食行业的重要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难以共享而无法使用。
2.3 粮食物流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甘肃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粮食行业人员,他们大多从粮食行业转型而来,如“粮店”老板、粮食经纪人等;二是非粮行业人员,他们多是通过劳务中介组织与粮食企业联系,从事粮食加工、流通业务,这些人员大多只懂某一方面的知识。从整体上看,甘肃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虽然目前粮食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多,但其综合素质仍不高,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在从事物流工作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占多数。
2.4 粮食物流体制不完善,企业没有形成合力
甘肃粮食物流体制不完善,各粮食企业之间形成合力不够,是制约甘肃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甘肃省内,国有粮食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但由于长期来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物流发展,如企业集团发展不明显、产权结构不合理、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在粮食经营过程中存在重收购、轻销售的现象,忽视了现代物流对粮食流通的作用,致使大量粮食产品积压在库内或销售不出去;一些国有粮库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部分国有粮库设施老化落后。一些粮食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偏小,资金实力有限,粮食物流运作模式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粮食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未配备专门的仓储设施和专业人员,市场的公共物流服务能力不足。从全省来看,粮食物流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我省粮食流通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缺乏统一、规范的市场经营行为,没有形成粮食流通企业联合发展、整体联动的粮食物流体系;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各国有粮食企业之间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统一经营规则和服务标准;三是政府对大型粮食批发市场没有明确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政策扶持措施。
3 甘肃粮食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3.1 推进粮食物流设施和设备现代化建设
3.1.1推进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建设。围绕甘肃粮食物流设施和设备现代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配送线路的建设,加快完善甘肃粮食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提高甘肃粮食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3.1.2完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应结合甘肃粮农生产实际,重点在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上,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粮食流通装备设施和技术,重点推广应用铁路专用线、集装箱运输、大型装卸机械、粮油加工等设备和技术,提高甘肃粮食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3.1.3加强粮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甘肃粮食流通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甘肃粮食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其进行实时更新和管理,提高甘肃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3.1.4加强与外地粮食仓储、配送企业的联系。应加强与外地粮食仓储、配送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拓宽甘肃粮食销售渠道,实现甘肃粮食产品的销售“一条龙”服务。
3.2 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粮食物流信息化不仅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提高粮食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还要将粮食物流企业内部以及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实现相关信息资源在各企业间的充分交换。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对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应建立省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市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县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3.3 强化粮食物流企业人才支撑
目前,粮食物流行业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数量、质量息息相关,甘肃粮食物流行业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流动。
首先,针对现有员工应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激励机制等,使员工不断进行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同时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其次,面向新进入的员工应制定新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其了解粮食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和未来方向,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最后,应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现有员工进行二次培训或转岗培训等。
3.4 实施“互联网+”粮食物流新模式
引导粮食物流企业使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优化粮食物流供应链,提高粮食物流信息化水平。
引导粮食物流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粮食物流信息进行整合与共享,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科学分析、自动调配和合理利用,提升粮食物流效率。
鼓励和引导粮食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网络营销平台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展“互联网+”网络营销,实现在线交易。
鼓励支持粮食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探索“互联网+”新型贸易方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
5)加大对“互联网+”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推广力度,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4 结 语
甘肃是国家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和粮食调出区,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甘肃粮食物流现代化发展,对促进甘肃粮食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肃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增强甘肃的粮食流通能力。目前国内关于我国粮源分布、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我国粮源区域分布等研究较多,但针对甘肃粮食物流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甘肃省现有基础条件对甘肃粮食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对提升甘肃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所裨益。
本文来源:《物流科技》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