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对策研究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黄河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郑州市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应积极探索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策略,以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意义
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意义在于,催生和培育黄河文化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高文化创新的效率和深度,激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潜能。利用数字技术互通互联、跨界融合、实时互动等特性,可以打破传统文化时空上的限制,从横向上推进黄河流域各区域间的文化整合,实现沿黄9 省(区)黄河文化资源的持续汇聚和多元交融,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从纵向上贯通中华文明各历史时期的黄河文化脉络,依托数据中心,形成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据资源,有效推动黄河文化资源长期、稳定地汇入数据终端,永续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成果服务人民,实现共创共享。通过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可以实现对黄河文化的多维度、多角度的展示和快速的传播和推广,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和更为多样化的素材,开发出更多具有黄河文化特色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决策部署的初步推动,黄河文化的数字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例如,郑州市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对黄河文化的文物、古籍、艺术作品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和整理,但仍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数字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
尽管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工作已经开始,但是黄河文化的数字资源仍较为分散,数字化建设缺乏有效整合和共享,仍滞留在无数个信息孤岛并存的初级阶段。同时,数字化转化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够完善,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失真,当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其或多或少会显露出片面化、表面化、简单化的特征。以上这些都会影响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艺术传播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黄河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但是数字化艺术传播的发展并不均衡。不仅存在着规模上的差距,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不足。一些发达地区和机构的数字化艺术传播已较为成熟,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机构的数字化艺术传播则相对滞后,且对欠发达地区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种不均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质量和效果。
数字化艺术设计及产品转化质量不高
尽管数字化技术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但目前黄河文化数字化艺术设计及产品的转化质量并不高。这是由于数字化艺术设计尚未完全成熟,在技术应用、设计理念和工具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此外,设计师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一些数字化产品缺乏创意和深度,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对策
深挖黄河文化内涵,构建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首先,要对黄河文化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汇集全时空的黄河文化资源,包括黄河自然景观资源、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资源、民间艺术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文学作品和故事传说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大众文化资源等。深入发掘这些资源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包括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详细的数据标注。完成资源收集和数字化处理后,要构建一个能够存储、管理、检索这些资源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但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搜索和查询,也能提供一定的权限管理功能。要完善授权方式,构建科学规范的黄河文化数字化产权保护机制,保护文化资源的版权和隐私。为了更好地实现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传播和共享,要利用数据库搭建黄河文化数字开放平台,形成全民共享机制和模式。这个平台具有在线展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研究等功能,真正实现让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目标。
最后,对于构建好的数据库,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推广教育活动。比如,线下的主题讲座、展览和培训活动,线上的互联网互动平台的推广活动,以吸引公众对黄河文化的关注和讨论,向公众传达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从而促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筹措与合作机制
多渠道、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是实现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必要因素。首先,政府在推动数字化转化和创新方面有着广泛的资源和影响力,可以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等,这也是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主要支持途径。其次,一些企业也意识到数字化转化的重要性,为了获得商业机会和品牌影响力,积极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通过建立相关公益基金会进行慈善活动,或借助众筹平台积极挖掘社会资源。
建立与各方合作的机制是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关键。首先,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带来专业知识、研究资源和人才支持,便于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技术转化等。其次,与文化机构合作可以加速数字化转化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能为大众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和便捷的文化体验,包括数字艺术展览、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艺术、数字游戏和数字音乐等。最后,与企业合作是实现数字化转化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推广等支持,有利于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商业化进程。通过以上合作机制,形成公私合作、多方参与的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搭建数字引擎,坚持创新驱动
搭建数字引擎,坚持创新驱动,是黄河文化数字化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策略。坚持创新是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重要动力和核心,需要贯穿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全过程。一是创新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VR、AR 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黄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将黄河文化以更加直观、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通过数字化交互技术,如互动游戏、虚拟导游等,让参观者和用户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黄河文化。
二是创新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黄河文化中特性化、市场价值高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分析、转录、保存,根据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创意家居、文创用品等,以及在线展览、虚拟旅游等数字化服务。
三是加强数字化营销和传播,利用社交媒体、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和大数据分析,进行黄河文化的数字化营销和传播。例如,通过软文推广、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将黄河文化的魅力展现给更多人,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打造数字化产业链,打通黄河文化数字化产业链,集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于一体,实现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通过以上途径,让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时尚、新潮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黄河文化数字化的人才支撑
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黄河文化数字化的人才支撑,为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注入强大驱动力。一是结合黄河文化数字化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当前郑州的优劣势,制定针对性强的人才政策,推动黄河文化数字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数字人才投身于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中。二是通过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等单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优惠的引才政策,吸引海内外更多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加入黄河文化数字化领域。同时,鼓励企业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对数字人才评价和激励的客观性、全面性。同时,要注重对数字人才的个性化激励,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此外,注重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给予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荣誉和认可等,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成就感。
新时代下,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的四个应对策略,强化数字技术和黄河文化深度融合,赋予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下传播的新语言、新表达、新路径,推动黄河文化更“活”更“火”。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