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研学发展研究

作者:陈艳鸽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06人气:436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提升,信息化也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考古文博行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重点项目,是博物馆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也是博物馆为观众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观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与日俱增,近十年博物馆参观人数也大幅度提升。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研学旅行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教育部对研学旅行不断探索,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 11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各中小学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行走的校外课堂、大自然课堂,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受到学校与家长的欢迎。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是目前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博物馆研学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博物馆研学课程更倾向于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受到场地、设备等限制,博物馆所能接纳的研学成员有限,如何扩大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受众面也是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之一。信息化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长期规划。信息化教育在博物馆研学项目中的应用和推广是当下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的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也逐渐开始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纵观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几十年,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开始有学者将信息化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研究中。在八十年代,上海博物馆首次开展了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设备自动化、办公系统等方面。三、进入21世纪后,各个大型博物馆开始了网站建设以及多媒体展示手段的引入,使博物馆由静态逐渐变为动态,也提升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浓厚兴趣。四、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从智慧化办公、多媒体展示、4D影院、自助导览、自助讲解器到藏品管理、藏品3D展示、文物鉴定等等各个方面。博物馆信息化已经深入观众服务、志愿者管理、陈列展示、藏品管理、办公系统等等多方面。

二、博物馆社教活动信息化的现状

在如今的博物馆中,各项工作已经迈入信息化的进程,但综合各方面工作来看,社教活动信息化的进程相较于其他工作还是较为缓慢的。以开封市博物馆为例来分析,社教活动在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向社会全面展开,这其中大多数活动的形式还是停留在社教工作人员讲述、观众参与互动等方面。到2010年前后,随着电脑使用的普及,工作人员开始使用幻灯片、图片等辅助活动,使观众有了更好的感官体验。近两年,随着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开封市博物馆社教活动信息化全面展开,社教活动也做了信息化的提升,从单一的幻灯片辅助转变为动画、视频的设计,再到可以与观众互动的小程序的开发,使观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提升,也提高了活动整体的互动性。

三、信息化教育在博物馆研学项目中的开发

(一)博物馆数字课程的开发

开封市博物馆近两年着力于数字化课程的开发,从博物馆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知识点率先开始课程研发,比如以开封奇观城摞城和开封与黄河的关系为切入点的数字化课程《一座城、一条河》,以诞生于北宋东京城的著名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的数字化课程《画中东京城》。

《一座城,一条河》课程设计理念如下:开封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早在八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脱离洞穴来到这块平原生活。几千年来,开封城“兴”与“衰”的历史走向,往往都在黄河的“一念之间”。在开封,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它的意思是说,在今天开封城的地底下叠压埋藏着好几座城、好几座宫殿。那这些都是什么城?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而被深埋地下的呢?本课程以数字化的形式展开,在NPC“城爷爷”的带领下,将考古、历史、文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融合,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开封的城市发展与黄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开封先民在面对战火和水灾时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博物馆研学课程的信息化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开封市博物馆近两年也在致力于现有研学课程的信息化提升。开封市博物馆依托现有展厅资源、开封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发出近20项研学课程,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从2019年开始,开封市博物馆社教部与研学公司合作进行研学课程的开发与提升,比如开封市博物馆的品牌课程《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往是将课程做成展板或者幻灯片带进社区或者学校,这两年工作人员将课程优化升级,融合了幻灯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使课程更加丰富,也提升了中小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研学课程的信息化还有助于扩大研学的受众范围,使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也可以观看研学课程。

(三)构建信息化课程评估反馈机制

开封市博物馆研学课程体系及架构已经基本形成,近两年也在逐步完善细节,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研学课程的信息化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开封市博物馆目前也在积极开发准备中,一方面研学课程信息化评估反馈机制可以依托微信小程序和网站的研学课程预约平台,设计课程评估反馈模块,学校老师、家长和研学机构在研学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环节、对教师授课方式以及教具设计等多方面的看法,在平台上分类填写反馈意见,研学导师及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看到这些反馈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制作研学课程评价表,在每节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评价表,直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工作人员将这些反馈表录入评估反馈系统,系统经过分析会得出学生们对课程的意见以及希望改进的地方。

    建立研学课程的信息化反馈系统有助于研学导师收集学生及家长对课程的评价,帮助他们改进课程,在以后的研学课程中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评估系统的建立也有助于研学导师活动的开展,信息化的平台让研学导师收集反馈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也节省了导师自己分析数据的时间。信息化评估反馈机制会让分析结果更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总之,研学课程的信息化评估反馈机制是以后研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四、信息化教育在研学项目中的应用与推广

(一)研学项目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博物馆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博物馆建设的各个方面。研学也是目前各地博物馆重点发展的项目,以开封市为例,近年来投入研学项目的经费越来越多。随着研学项目的发展,研学课程的质量和特色将会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研学项目也要做到与日俱进、所以信息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信息化在研学项目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中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参与度,也可以提升研学导师的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与导师更好地沟通与交流,研学课程的信息化评估反馈机制也可以帮助研学导师更好地改进课程,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推动研学项目更好地发展。信息化研学项目的建设可以扩大研学课程的范围,增加课程受众,扩大观众受众面,让更多平时不能经常走进博物馆的学生可以观看研学课程,例如受交通和时间限制的路途较远的学生。博物馆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发信息化研学课程,让学生线上参与研学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二)信息化在研学项目中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开封市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化课程,并且在各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都融入了信息化的手段,所以中小学生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中小学生在学校已经接触了各方面的信息化教育,当他们走进博物馆这一社会教育场所,信息化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博物馆的研学项目中他们可以很快地掌握并融入进去,这是研学项目与信息化教育融合的一个非常有利的点。

另外,随着研学的大力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各项研学课程,信息化教育与研学项目的融合可以让研学课堂的管理、研学课程的反馈机制更加快速便捷,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课程适宜学生的年龄段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喜爱程度。比如开封市博物馆正在全面开展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各项工作信息化已经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将研学课程以及研学项目进行信息化的提升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智慧化博物馆建设的成果之一。

最后,当下研学项目的导师大多为90后,他们对计算机以及信息化系统的操作非常熟练,这也是研学项目信息化非常可行的方面之一。信息化课程的建设也让研学导师和同学能够更好地沟通,提升课堂质量和课堂效果,有助于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三)信息化教育与研学项目的深度融合

当下,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教育不仅要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还要与社会教育深度融合,研学项目就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现在开封市大力发展研学,开封市博物馆也成为开封研学的一个重要基地。这是研学与文旅的深度融合,那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让研学项目与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这也是未来研学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研学的受众,研学课程也会少一些场地和人员的限制,有利于构建师生共同体,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观念

中小型博物馆首先应该更新博物馆的理念,加强信息化的观念,应该认识到在当今时代博物馆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只有增强了信息化意识,并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整个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博物馆的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企业结合。借助企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本馆信息化系统,与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当前很多大型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是依托社会研究院与计算机企业的力量来完成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项目,由企业根据馆内特点开发并运用实施。当然,这背后是巨大的财政支撑,很多中小型博物馆无法做到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中小型博物馆要在这其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与社会资源联合,为博物馆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可能和机会。

(三)政府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型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多向中小馆倾斜,支持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各地的国家级和省级大馆也应该给予地市级博物馆以技术、人力上的支持。从中小型博物馆自身来说,也应该为自己信息化建设向上级单位争取更多的财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四)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博物馆应该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对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招聘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博物馆现有在职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与时俱进,了解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中小型博物馆应该多向国家级、省级的大馆学习,结合自身情况,构建适合本馆的信息化体系。

(五)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

标准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范化原则,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家在文物工作的很多方面形成了规范化的标准和准则,但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还缺少统一的标准。国家有关单位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指明方向。

六、结语

关于信息化教育与研学课程结合的研究,可以拓宽博物馆研学平台,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为更多的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本文的研究希望对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和研学中的信息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博物馆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方面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博物馆信息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物、历史、考古、安全保卫、教育、研究、服务等各个方面。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一旦开展,对博物馆以后的发展十分有益,各个博物馆都不应该忽视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同时,也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不断努力!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