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路径研究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当下,美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关键途径,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还能提升他们对生活中美的敏感度,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重要性
审美感知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部分。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研究表明,接受系统美术教育的学生,在语言、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平均得分比未受教育的学生高15%。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时,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能够促进大脑多区域协同发展,带动整体素质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对10所小学美术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教材中美术作品选择有局限。约60%的教材内容侧重绘画技巧传授,对不同文化背景、艺术流派的作品介绍存在明显不足。如某版本教材的学期课程里,绘画技巧练习课占70%,艺术欣赏课仅占30%,国外艺术作品欣赏课不足10%。这导致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片面,接触多样艺术的机会不足,不利于审美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对50名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表明,传统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约75%的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绘画课上,教师常直接示范步骤,学生进行模仿,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索空间。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降低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查显示,仅35%的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多数学生觉得美术课无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路径研究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需丰富作品类型,在教学中引入多元文化、多样艺术形式作品,加入雕塑、建筑、民间艺术等。如教师讲解民间艺术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剪纸、刺绣等,感受其独特造型与文化内涵。将艺术欣赏课占比提升至40%,国外、国内、其他类型作品欣赏课分别占15%、10%、15%。
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拓宽学生审美视野。学古诗时,引导学生依据诗词意境进行绘画创作。科学课学植物时,让学生描绘植物形态与生长过程。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培养团队与审美评价能力。创作时,学生分组完成作品,成员分工明确,完成后小组展示互评。调查显示,约80%学生表示在小组合作中加深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资源等多种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让学生在美的世界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 《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