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

作者:李诺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4-27人气: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强势崛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阅览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带来了重要机遇,也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鉴于此,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展开探讨,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跨文化传播的涵义进行论述,其次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最后就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提出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跨文化传播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知识和实践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现象。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一国或地区的独特历史、价值观和身份认同,还承载着人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保护并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传播的涵义

跨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言语、文字、符号和媒体等形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传播信息、价值观念和知识。它超越了国界和语言的限制,强调以多元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事物。跨文化传播不仅包括国际传播,还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社群之间的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地域和社会的独特文化标识。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涵,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持续深化的今天,推进非遗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

首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例如,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太极拳并不仅仅是一门功夫技艺,更是一种哲学观念和身心修养的体系。太极拳通过跨文化传播不仅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兴趣和学习,还为其他文化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其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能够增加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播和分享,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最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能够保护和传承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同化和消失的风险。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跨文化传播的平台,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策略

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和实践活动传播,而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以及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获取这些文化资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以下策略实现跨文化传播。

(一)挖掘非遗资源,讲好非遗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的传播应当加强传统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使其价值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在新媒体下致力于推进非物质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非遗的内涵,讲好非遗故事,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并得到他国受众的认同与喜爱,从而促进非遗文化实现真正地国际传播。

第一,挖掘非遗资源,丰富非遗内涵。为尽可能地全面复原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应通过各种手段挖掘、采集、调查各种非遗文化。首先,查阅和研究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非遗的内涵深藏于历史文献和资料之中。专家或者相关人士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的史书、文献和资料的方式,明确非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促进人们深刻认识到非遗的内在意义及历史价值。其次,实地考察和体验。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是挖掘非遗内涵的重要方法。专家或者相关人士可以前往当地拜访非遗传承人,亲眼目睹他们的工艺技艺,并与他们交流,挖掘非遗背后的故事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二,讲好非遗故事,展现非遗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应讲好非遗故事,以展现非遗的内在价值。首先,明确故事核心。非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元素,这些都是编织非遗故事的宝贵素材,应在明确非遗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承过程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角度、明确故事核心,将获取到的素材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元素,以此形成一则有内涵、有意义且极富吸引力的非遗。其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非遗故事。非遗故事是否具有吸引力与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密切关联,为增强非遗故事的吸引力,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及形象的描写手法编写故事,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为促进非遗实现跨文化传播,在编写非遗故事时,需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受众的文化习俗及思想理念,基于此融入具有当地色彩的故事元素,增强非遗故事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另外,需要结合当代语境讲述非遗故事。虽然非遗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们与当代社会同样息息相关。在以讲述非遗故事的方式传递非遗文化时,应结合当代语境,将非遗内涵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传递积极的价值观,这样做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还能够使非遗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对非遗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赋能,丰富非遗作品表达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座源远流长的宝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作品在传承及跨文化传播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表达形式的单一和传播渠道的狭窄。为了让非遗作品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以数字赋能丰富非遗作品表达形式,使其以更便捷、更生动的形式实现活态传承。

第一,数字化处理非遗元素,创建综合类数字化非遗档案。首先,通过三维扫描、高清影像拍摄等技术手段将我国各类历史文物、文献资料、艺术品等各种非遗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录入,以确保它们的原貌能够被准确全面地记录和保存。其次,技术人员结合建库目的、数据内容(各类非遗资源元素,比如名称、年代、形式等)、数据特点等合理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字段,保证收录的非遗资源信息准确而全面,再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MySQLOracle等;此外,将非遗资源信息按照年代、地区、主题等对文物进行分类并将其录入专项数据库之中,形成详细全面的非遗文化数字化档案,为人们查阅、浏览和观赏非遗文化资源提供便利。

第二,运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构建虚拟场景。虚拟现实(VR)是一种通过模拟计算机生成的环境,使用户可以与其中的虚拟世界互动,并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增强现实(AR)是将虚拟元素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等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并显示真实环境,然后在屏幕上叠加虚拟图像、文本或其他数字内容,使用户可以同时看到现实世界和虚拟元素,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技术人员可通过VR或者AR技术还原古代遗址的景貌,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农民千余年之前,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历史古城的样貌、风气;也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非遗艺术的手工制作过程,让观众能够亲自参与其中,并学习到更多关于这些传统工艺的技巧和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进人们探索和了解非遗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各国人们增进对非遗的认知与理解。

第三,通过3D数字重建非遗模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3D数字重建的技术应用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3D数字重建是通过立体摄影、激光扫描以及深度传感器等技术或者设备将真实世界中的物体或场景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的过程。3D数字重建非遗模型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三维建模和打印制作。数据采集是3D数字重建的第一步。通常使用摄影、激光扫描和结构光扫描等方法,通过摄影或扫描设备,将非遗项目的表面形状和纹理等信息获取下来,并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在获取了足够的数据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三维建模,即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三维建模软件,将非遗项目还原成三维模型。当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打印机,根据模型的尺寸和细节,利用3D打印技术将其转化为实体的物体,以此得到的模型与非遗原物具有高度还原度,能够比较真实地展示非遗项目的形态和特征。在实践中,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数字重建,利用3D数字重建技术将这些手工艺品保存下来,并且大规模地进行复制和传播,不仅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为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新的方式。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推进非遗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和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为非遗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首先,非遗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即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非遗表演、参与非遗活动,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其次,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非遗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拥有网络连接,就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项目和故事。此外,新媒体平台还能够提供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使非遗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学会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非遗深度传播。

第一,利用短视频平台推进非遗广域传播。视频平台是非遗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将非遗表演、技艺传承过程以及相关故事的视频上传至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主流短视频平台,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与此同时,发挥视频平台强大的互动功能,引导观众通过在评论区留言的方式与非遗传承人沟通交流。此外,短视频平台通过使用字幕或提供多语种版本的视频,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理解非遗文化。

第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实现非遗多元传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各种国际化社交媒体平台强势崛起,吸引并积累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国的人群。在致力于推进非遗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或者相关部门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个人或团体账号甚至是官方账号,定期在平台上发布非遗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与人们分享非遗的故事和经验。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和分享等方式促进非遗进一步传播,以此将非遗文化传播给更多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非遗跨文化传播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重要也愈发频繁。我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异地文化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拓宽非遗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使之走向更广泛的国际舞台,助力非遗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传播,从而实现非遗跨文化传播。

第一,建立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实现有效的国际交流,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的交流平台。首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国际艺术节、国际非遗展览等方式,邀请外国代表来华参观中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对中国非遗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派遣我国的非遗代表赴外进行访问和展示,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交融,还可以增进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其次,与相关国家建立非遗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制定合作计划等方式,明确双方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非遗跨文化传播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国际组织在加强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可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推广措施。在与国际组织合作的过程中,借助国际组织的资源和经验更好地推动非遗的跨文化传播,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第三,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或者企业可以将非遗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非遗的商业化发展,增强非遗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为非遗跨文化传播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丰富多样,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我们应积极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将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