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高校“德法课”学情调查与分析

作者:宋镠洋,吕娜,齐文丽,白海燕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9-02人气:1327

一、学情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个专题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来进行,调查对象是化学专业大一学生,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680份问卷,ID:267754443)、现场调查法(150人)和观察法。调查旨在掌握学情,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帮助学生把握“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情现状

(一)问卷数据掩盖下的真问题

乍一看,问卷数据“似乎”没有大问题。绝大部分同学对于爱国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绝大部分同学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教师结合现场调查法,却发现了隐藏在看似“没有问题”表象背后的“真问题”。

1.“知道”而不真知道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自学线上课程资源,自认为已了解本专题内容。然而,在教师继续追问中国精神的“源”与“流”、爱国主义与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等问题时,学生则语焉不详,表明认知度还有待完善。 

2.“知道”而不真会用

大部分学生对“作为化学专业学生该如何通过学习中国精神提升专业能力”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或者为了回答而回答。表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积淀不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能力度还有待加强。

3.“知道”而不真去做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老师说的好、说的对,但我不信、也不做”的态度。67.06%的同学自认为清楚如何弘扬中国精神,但在“您是否在大学期间参与过改革创新活动”的问卷中,从未参与和偶尔参与分别占16.6%和31.03%。表明学生在“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方面存在不足,实践度亟待加强。

(二)学生存疑惑或感兴趣的真问题

基于问卷数据可知,学生对本专题感兴趣、存疑惑的真问题有:

1.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科学内涵?”中国精神的“源”与“流”是什么?

2.中国精神为什么能一直延续?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弘扬中国精神?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其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4.为什么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

5.新时代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进行改革创新?

6.如何结合自己专业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三、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大部分学生通过中小学的学习已在心中种下中国精神的种子。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专题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

        1.从学生成长微观环境看,05后大学生伴随手机、电脑、平板等互联网产品长大,网络依赖性强,零散化、碎片化、快餐式的“短平快”阅读模式,使他们“懒”于思考,“怠”于研究,导致他们对理论缺乏系统、透彻、深刻的理解。

        2.从学生学习特点看,学生是化学化工专业,对思政课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背一背就可以考试过关,将专业课与思政课割裂开来,没有将学习置于“大思政”“大历史观”维度中,虽然也能够接受带着问题学习,但是学以致用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

        3.从学生价值塑造和实践能力看05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塑造关键时期,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理性,易受外界舆论的影响,易受不良思潮的侵蚀,导致中国精神信仰不够坚定。加之,部分学生属于线上“e人”,线下“i人”状态,仍有不少沉迷于虚拟世界玩游戏(原神启动)、刷抖音等的“低头族”。这就导致他们现实对话、讨论、展示能力相对不足,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四、解决策略

(一)“问题链”解锁教学“广度、深度、精度”,链接碎片成系统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计“递进式”问题链,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思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注重思想引领,夯实理论武装,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明确“绝知此事要躬行”基础上,增进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和精神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争做新时代改革开放生力军。

(二)“双线深融”凸显课堂“情感、情怀、情义”,情贯思政显智慧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目标导向、学为中心、持续改进”理念,以线上线下“双融”“深融”为抓手,突出线下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体验法、理论讲授法、社会实践法、互动教学法,“世界咖啡馆”等方法线上线下融会贯通、多联互动,提升学生“抬头率”“参与率”“走心率”,引领学生增进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厚植家国民族情怀,积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情义观,促使学生自觉将所学理论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展,打造有情感有温度有智慧的思政课堂。

(三)“全面多元立体”考核倒逼“真学、真心、真用”,过程管控出真功

基于过程最优化理论,采用“全面多元立体”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融合,突出过程管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激发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提升其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将中国精神深入骨髓,努力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践于行”,以求达到“真学”“真信”“真用”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