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中央近年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其内涵尚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中,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结合学者观点和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笔者认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结构合理、人岗匹配、收入体面、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友好、晋升通道畅通、培训制度完善、工作强度适中、工作方式灵活、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工作满意度较高、失业率较低、结构性就业矛盾缓和、劳动法律制度健全的一种就业状态。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质量”与“充分”的有机结合,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充分性、匹配性等特征。其中,全面性是指高质量充分就业包括微观和宏观、主观和客观等多个维度,仅仅获得一份稳定、高收入工作,不足以达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状态,工作是否满意、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等也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构成要素;动态性是指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会随着党中央对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充分性是指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充足,劳动者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匹配性是指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吻合,即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是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8.8%、6.9%,均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和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3.9%)。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尽管出生人口数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到人口发展惯性,预计未来十五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均在千万人以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退役军人、农民工、妇女等重点群体就业还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也是党中央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考量。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首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消费提质升级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才能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满足劳动者培训、教育、赡养老人、购物等刚性支出,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基础,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最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窘境,破解劳动力资源错配难题,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
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第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就业工作的“八个坚持”。始终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扩容就业“蓄水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治理违法裁员、欠薪欠保、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电信诈骗、“培训贷”等乱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孵化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第二,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实现就业扩容提质。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创造新兴职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扩大了就业规模,提升了就业质量。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在实现“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户户通宽带”,打破农村信息孤岛,提升农村劳动力信息素养。
第三,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高校毕业生是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事关就业全局,做好高校毕业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趋同性,“求稳”现象明显。部分高校毕业生为考取体制内岗位,选择暂缓就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会成本和就业风险。在地域上,高校毕业生更倾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苏州、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就业,中西部和基层对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根据个体禀赋优势选择最适合的职业,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适度扩大社区工作者、党建服务专员队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第四,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创造了超过八成的就业岗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时指出,企业家传承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通过创新创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积极因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能置身事外。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精神,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五,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依据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规划优化学科布局,调减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的招生计划,增加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等社会需求较大专业的招生计划,提高专业适配度。充分利用校友等资源,积极访企拓岗,通过定向培养、兼职导师等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大赛,以创业带动就业。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培养“三农”情怀,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