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因地制宜推动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李家瑞,陈雪娇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2-20人气:419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性命题,既涉及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又牵涉治理实践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深刻阐明了农业农村工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与内在规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既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又要勇于创新体制机制。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不仅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更承担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使命。因此,深入研究河南农业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对于构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体系、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优势与现实挑战

当前,河南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基础优势与现实挑战并存的复杂态势。从基础条件看,河南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首先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河南业已构建了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领域的多层次政策框架,形成了显著的政策协同效应。然后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特别是在5G+智慧农业、智能灌溉、苗情监测等数字农业领域,河南已催生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有力推动中原传统农业向智能现代农业转型。其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健全2024全省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0万亩,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2家,不仅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发展格局带来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和链条延伸效应。最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2%,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以上的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然而,河南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第一,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尽管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增强抗旱防涝能力。特别是在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河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但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急需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第三,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仍不完整。目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不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不足,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有待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这些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二、因地制宜推进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系统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河南必须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农业农村,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为河南下阶段乡村工作的提质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因此,河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路径。将实践探索与制度设计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从四个重点领域出发,系统推进改革创新

(一)持续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河南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2024年达到1344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然而,要想实现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仍需坚持系统施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应积极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构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高产模式。耕地保护方面,需要继续强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农田水利建设而言还需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快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河南应充分发挥中原农谷创新优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巩固提升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育种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二)系统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立足河南农业发展实际,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应依赖多维度、多主体协同推进。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民自愿前提下,探索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农田细碎化问题。与此同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网络,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方面,主动依托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元化发展路径,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产业链整合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效率。

(三)深入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河南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在农业农村特色产业融合方面具备明显优势2023年,河南被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河南应着重创新产业链延伸机制充分发挥中原农谷集聚效应,尝试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除农业主导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外,还应继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产品价值分配体系,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此外,就新型业态培育而言,既要加快植物工厂、认养农业、AI农业发展,打造一批叫得响、带动力强的现代乡村产业品,又要同步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创新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

(四)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综合治理机制

  河南应立足新时代“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由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方面,着重整合乡镇行政资源,建立以积分制、清单制为核心的现代治理工具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由粗放向精细、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探索村规民约实施路径、乡风文明评价体系等举措,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明建设新范式。在公共服务优化方面,围绕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引领与系统推进相结合,以数字赋能农业农村治理,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河南智慧。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