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融入网球训练的策略与研究
【摘要】网球是一项全身性的球类运动,对学生整体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网球训练与小学体育课程相融合,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拓宽运动视野,进而在丰富课余文化的同时,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两者的融合,正好与新课标所倡导和强调的“创造性地设计运动项目”“重视体能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补偿性和整合性”等理念相契合。基于此,本文从价值分析、组织原则、具体实施三个维度出发,就小学体育课程融入网球训练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这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网球训练;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网球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学生对跑、跳、投或足、篮、排等体育课程的刻板印象,使其在全新的尝试与练习中增强体能、夯实根基,进一步获得更为积极的体验和成长。同时,将网球训练与小学体育课程相结合,还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保持心态、重视过程,以便让学生享受到不一样的运动乐趣。对此,本文在探讨网球训练的价值分析及组织原则的基础上,从兴趣培养、组织实施、重点关注等环节入手,对其具体实施展开以下思考。
1.网球训练的价值分析及组织原则
1.1价值分析
相较于其他球类运动,网球的学习与训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及协同能力,使其获得全面提升。其一,有利于激发训练热情。与足、篮、排等球类运动不同,小学生对网球运动充满许多好奇和期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参与状态和发挥情况。其二,有利于丰富训练内容。相对而言,网球训练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调整训练内容及活动形式,使学生的训练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单人和双人训练中,还可以通过默契游戏、协同战术,加强沟通、密切合作,进而能够保持他们良好的训练状态。其三,有利于落实德育目标。在网球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对抗、功能训练、赛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此外,还可以结合案例问题,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及意志品质,进一步保证以体育人的渗透和落实。
1.2组织原则
在其组织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兼顾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差异情况,遵循基础性、阶段性、差异性的设计原则,以此推进网球运动及其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是基础性。大多数小学生对网球运动较为陌生,进而在教学设计及训练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其“零基础”的情况,循序渐进,进一步夯实他们的运动基础,拓宽其体育视野。另外,基础性的设计,还强调了学生的技术基础、体能基础、品德基础等多个方面,这要求教师在其实施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统筹和引领。二是阶段性。跟随学生的阶段发展,及时调整训练项目和教学侧重点,这也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关键一环。同时,通过阶段性设计,还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积极向上,进而更好适应环境和运用条件,并取得目标成就。三是差异性。在训练中,教师应关注和重视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特殊需求,调整策略、优化方法,使其更容易掌握运动技能,保持对网球的热爱与坚持。
2.网球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2.1兴趣培养
2.1.1加强宣传引导
让更多学生认识和了解网球运动,是开展和组织网球训练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视频、榜样人物、赛事锦集等方式,拓宽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广度,使其在观看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或特色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和体验网球的独特魅力,并在参与实践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此外,在宣传过程中,还需注意科学引导,从基础到入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确保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适应未来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运动员或教练,为学生讲解网球运动,并与之进行友谊比赛,使其在你来我往的交互中领悟要领、发现乐趣、普及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基础课程或推送相关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网球运动,进而在课余生活中有机会参与其中,切实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及素质水平。
2.1.2准备热身游戏
游戏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催化剂”。在网球训练前,准备一些热身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在游戏娱乐的同时,达到全面热身的效果和目的。其一,趣味游戏。教师可以结合网球运动,设计一些与网球技能相关的游戏活动,如转身抓球、手背颠球、左右手抓球、三人旋转抓球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运动状态,增强肢体的应答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改善热身环节的枯燥感,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二,专项游戏。网球运动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具有一定要求,为避免其在后续训练中受伤,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项体能游戏,如“绕八字”“定位投掷”“躲避球”“创意接力”等,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体能游戏的引用,还可以降低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紧张感,从而达到放松、舒缓的效果。以“绕八字”游戏为例。组织学生围绕标识物进行侧向滑步练习,并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立触摸点,触摸得分并计算分值。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脚步移动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平衡感和方向感,以便在竞技对抗中抢占先机、取得胜利。
2.2组织实施
2.2.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旨在加强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基础性掌握及运用水平,确保其能够在后续训练中获得稳定提升。同时,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能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应的匹配训练,进一步夯实其运动基础。一是基础体能训练。该训练侧重于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核心力量等方面,这也是考验其运动耐久与身体素质的关键一环。如通过拉伸、关节活动,训练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和反应力,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专项活动,如“看球坠落跑抓球”“障碍蛇形跑”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移动性和灵活性。通过哥本哈根支撑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大腿内收肌力量及侧腹部力量,保证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二是基础技能训练。基础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挥拍、姿势、击发球、脚步等基本功的练习,也是提高他们运动技巧及比赛水平的重中之重。对此,教师在其训练活动中,可通过示范讲解、图文结合、课程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挥拍动作及技术要领。以“挥拍”为例。挥拍作为网球运动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其高质量的挥拍动作,可达到有效的击球效果和目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教师应选择适合的球拍和动作,并从力度、角度和幅度等方面进行讲解和演示,以便帮助其了解到不同程度的力度、角度等因素挥拍所取得的效果和结果。另外,还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将学生的挥拍动作进行录制和分解,从中找到问题,以便纠正和规范他们的姿势和动作,保证学会与掌握。
2.2.2阶段训练
随着水平的提升,其网球训练的项目和难度也要进行调整,以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另外,在阶段训练中,还要兼顾他们的基础练习,并重视每一个动作细节,降低后续纠错的时间成本。其一,基础阶段。6-8岁学生是基础阶段的主要目标人群,教师应针对这些“零基础”“初学者”,制定运动计划、巩固运动基础、提高运动素质。该阶段训练可围绕运动能力训练展开,主要加强他们对时间、空间以及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击球效率。同时,还要避免单一的击球练习,适当增加趣味项目,使学生能够保持对网球的运动兴趣。其二,提升阶段。在巩固基础之后,教师应对其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和精细,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能,确保训练的多样性。在提升阶段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小规模比赛,使其能够在实战对抗中了解发球规则、场地站位、得分方式、步伐移动,进而获得稳定、有效的发、接球技术。其三,综合阶段。该阶段是转向专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技战术综合运用的表现之一。对此,教师应侧重于学生的技战术训练部分,如截击、网前技巧、正手高压等,使其能够在对抗中提高竞技水平,积累比赛经验。除此之外,在阶段训练,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发育情况,合理挑选运动装备,保证各阶段学生的击球动作和训练效果。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选取红色低压网球或海绵球,更易于他们的接受和控制。针对中、高学段学生,可依据身体特点,选择橙色或绿色网球,保证他们在网球训练中的运动体验。
2.2.3差异训练
在网球训练中,体质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现象,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组训,科学指导,确保他们的全面发展。其一,补充性训练。补充性训练对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和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的一种训练方法。如通过球性训练,以感性认知为基础,利用球拍点球、转身抛接球、隔网抛接球等方式,使其在不断的接触和拍击中提升球感。在体能提升方面,适当组织短跑、抢网球、间歇训练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及运动耐力。其二,过渡性训练。过渡性训练是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技术动作的一种训练方法,也是对其运动能力查漏补缺的一种教育手段。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活力的训练项目,如慢跑、跳绳、瑜伽等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状态。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对各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规划训练方向及内容,如击球站位选择、脚步步伐配合、回球策略等,以此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
2.3重点关注
在网球训练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体能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投入其中。其一,体能安全。在其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他们的体能情况,规避危险因素,减少受伤风险。一方面要做好热身运动,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到训练状态,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外部工作,如场地、器具等,避免碰撞及意外发生。此外,还要重视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暂停,并做好各项训练后的放松活动,确保其训练的持久性和科学性。其二,心理教育。小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情绪波动较大,若不及时控制和调节,将会影响训练效果。对此,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内心“肌肉”。一是提升自信。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是提升其自信心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数据,记录和展示他们在不同阶段的进步情况和训练成绩,使其能够在不断激励中建立自信、提高水平。二是明确目标。给予学生明确的训练目标,并定期与之进行沟通和反馈,可以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消除他们的懈怠心理,进而保持对网球训练的动力和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不同规模、不同赛制的对抗活动,使学生逐渐克服紧张和焦虑,并在相互合作中激励彼此、享受乐趣。
总而言之,网球训练与小学体育课程的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增强交互体验,还能在多样化的训练活动中增强体能水平,培育意志品质,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个性发展。另外,在网球训练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学情变化及内容调整,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优化,以便帮助他们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文章来源:《网球天地》 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