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分析
摘要:《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历经176年的岁月变迁,其中很多理论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但其“两个决裂”思想与当今现实的结合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是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坚持守正创新的表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征。深入探索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的内在思想进程,必须深入文本,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正确理解“两个决裂”和“两个结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决裂”“两个结合”马克思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决裂”的论断,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命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断深化发展。我们有必要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深入剖析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这一守正创新的过程,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以及为何当代环境催生了“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决裂”与彼时环境的内在联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两个决裂”思想作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在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社会财富急剧累积背景下,无产阶级却深陷极端贫困、近乎除“自由”外一无所有这一状况的历史回答,是在新形势下,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指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历史目标所做出的重要论断,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实践导向。因此“两个决裂”思想的提出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是紧密相连的,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产物。
时代环境要求两个决裂思想的提出。1825年,英国首次遭遇了全面的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如同周期性瘟疫,不断侵袭着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的进一步加深,在法国爆发了两次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爆发了大宪章运动;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一系列工人运动,都在呼唤着“两个决裂”思想的提出。
“两个决裂”思想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第一个决裂”明确指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而“第二个决裂”进一步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要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在理解“第二个决裂”思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对于“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思想需秉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将其放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中进行审视。其次,正确理解“两个决裂”第二个思想时,必须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去审视“第二个决裂”,明晰其否定的是什么,肯定了些什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第二个决裂”中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精神内涵。
二、“两个结合”契合当代的环境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地奋斗大方向,坚定地指向了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以抵御各种渗透。这必然要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第一个结合”的精髓所在,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这一结合,由此催生了“第二个结合”。可见“第二个结合”源于“第一个结合”不仅是对“第一个结合”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在当代环境的需要下不断深化“第一个结合”而延伸出来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在逻辑进程上“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为新时代奋斗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思想,成为构成世界特征的重要一环。“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些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成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逐渐认识到唯有那种能够包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明,才能真正引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正是在这个现实意义上“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为新时代奋斗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地自我批判、自我革新,从而达到守正创新的效果,满足不同时代对真理的渴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两个决裂”思想的提出,一方面回应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指明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其上的私有观念。然而,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的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它便在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不断发展,更在特定历史时刻,呼唤着我们更加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也是对新时代环境需要的精准回应。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这一转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新方法,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得到全新发展的生动体现,它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守正创新的宝贵品质。从守正创新的维度出发,厘清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的历史脉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局势,解决时代问题。
综上所述,从“两个决裂”到“两个结合”的演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坚持了守正创新的精神,回答了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如何解决新的时代问题。当我们纵观这一历史脉络时,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正是一个兼具实践性、批判性、人民性、开放性的理论,也正因此才能跨越百年而生生不息,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事实证明唯有回到经典,跳出经典,用经典来解释现在,方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