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价值·困境·策略:乡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究

作者:王钰涵、孙兴业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9-15人气:18

摘要: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我国乡村红色旅游产业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驱动产业融合、传承红色文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路径助推乡村建设,但仍面临产品同质化、资源碎片化、从业人员素养不足等困境。需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时代价值、融合数字技术、构建人才培育机制等策略破解,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红色旅游逐渐成为部分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乡村红色旅游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培育新业态与新动能。

  一、价值意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发展

  红色旅游作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支点,意义重大:物质上驱动产业融合以提升经济水平,精神上传承红色文化以筑牢乡村精神内核,个体层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夯实民生根基。

  (一)驱动乡村产业融合,提升县域经济能级

  红色旅游市场扩容,带动乡村农、工、服务业协同发展,以红色景点为支点催生配套业态,形成“红色旅游+农业观光”“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融合模式。“红色文化进入旅游市场,将红色元素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1],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提质增效。

  (二)活化红色文化传承,筑牢乡村精神内核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乡村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已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活化”。通过走访老战士、整理革命资料,同步开发“重走红军路”“红色剧本杀”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既吸引游客参与,又促使村民深化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推动红色文化从静态符号转为动态滋养,筑牢乡村精神根基。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乡村民生根基

  红色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为农民创造了多层次的增收路径。本地村民可直接参与旅游服务,担任讲解员、民宿管家、餐饮服务员等,或利用自家院落改造特色民宿、开设农家乐。这些多元增收渠道的拓宽,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稳定性和生活质量,为乡村民生保障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现实困境:乡村红色旅游现阶段发展的短板

  当前,红色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红色文化产品的同质化、红色旅游资源的碎片化、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

  (一)红色文化产品同质化突出,特色辨识度不足

  多数红色景区的文创产品与旅游商品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纪念币、钥匙扣、文化衫等大众化商品占据主流,缺乏与本地红色历史、民俗特色的深度结合。这种同质化不仅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更削弱了乡村红色旅游的品牌辨识度。

  (二)红色旅游资源碎片化分布,整合效能待释放

  红色旅游资源的分散性体现在空间上。从空间维度看,许多红色遗址、纪念地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由于缺乏跨区域协调机制,资源开发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连片发展”的规模效应。

  (三)乡村红色旅游服务队伍专业素养参差,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乡村红色旅游的服务人员多为本地村民,虽然其淳朴特质能增强游客的亲切感,但普遍存在专业能力短板。而红色旅游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精神共鸣”,服务人员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专业素养的欠缺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红色文化的误读与传播效果弱化。

  三、实践策略:促进乡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为了推动红色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应深入挖掘村落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主动运用数字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一)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化产品体系

  摆脱同质化困境的核心在于“一村一策”,将红色资源与地域特色深度绑定。例如,河北平山县北庄村依托《团结就是力量》歌曲诞生地的独特资源,可开发复刻版留声机、歌词手稿文创套装等纪念产品,同时设计“歌曲创作情境还原”沉浸式剧本杀,让游客通过角色扮演体验1943年歌曲创作时的历史场景。使产品既具红色内涵,又有不可复制的地域标识。

  (二)强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提升资源整合效能

  构建“沉浸式体验+系统化整合”的数字生态。在体验层面,可通过AI数字人模拟红军战士与游客互动,或开发“重走长征路”虚拟仿真系统,以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战斗历程,替代传统播放模式,在资源整合层面,依托大数据搭建区域红色资源数据库,对分散的革命旧址、史料文献、口述历史等进行全域扫描与分类标注,实现“时间轴+空间图”的可视化呈现。

  (三)构建系统化人才培育机制,夯实专业服务基础

  破解服务队伍专业短板,需以本土化培育为核心。乡村红色旅游本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设,若过度依赖外来人才,易挤占本土劳动力就业空间。因此,应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同步设立激励机制,并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以此提升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