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路径探索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得老年群体在媒介世界中常常被边缘化,成为信息时代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赋权和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老年群体正逐渐展现出积极、多元的新形象,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弥合数字鸿沟,重塑老年“风采”,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代际和谐与包容发展的关键。
代际断裂加剧,数字鸿沟凸显。全球老龄化浪潮下,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8亿,而60岁以上网民普及率仅43.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老龄化率达22.5%,独居老人比例逐年攀升。当扫码支付、线上挂号成为生活常态,不少老年人在智能设备前手足无措,在物理界面上,触屏手机操作失败率高达38%,复杂界面更如无形壁垒。在经济层面上,适老化改造成本增加,使得部分老年人因经济压力放弃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文化层面更是对老年价值的贬低,让老年群体在技术学习与使用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危机。这种代际断裂不仅限制了老年群体的信息获取与社会参与,还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刻板印象固化,媒介呈现偏颇。在媒介呈现中,老年群体的形象往往受到刻板印象的束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报道老年群体时,常因迎合部分受众的偏见或追求新闻的戏剧性,而过度关注老年群体中的个别负面现象,忽视了他们的积极贡献与多元价值。例如,“老人碰瓷”“广场舞扰民”等负面事件的频繁报道,使得老年人被贴上了“无理取闹”“自私自利”的标签,严重损害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形象。同时,电视广告中老年人的刻板化与边缘化形象,如留守在家、生活孤独、需要照顾等,进一步固化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认知,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地位。媒体报道的倾向性也不容忽视。媒体在报道老年群体时,往往存在对健康问题的过度关注、对现代科技不适应的强调等倾向,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
技术赋权助力,新老年群体崛起。然而,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部分“新老年”群体借助技术赋权,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积极展现自我,成为新时代的体验先锋。他们通过分享生活趣事、才艺展示、文化传承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关注,改变了传统被动的媒介形象。例如,一位名叫“宜昌老顽童”的退休教师,通过抖音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和书法作品,不仅收获了数万粉丝,还带动了社 区内其他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这些“银发网红”不仅在网络上实现了自我价值,还为其他老年人树立了榜样,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数字时代的社交与创作中。这种积极的转变不仅为老年群体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为代际和谐提供了新的范例。不仅在网络上实现了自我价值,还为其他老年人树立了榜样,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数字时代的社交与创作中。这种积极的转变不仅为老年群体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为代际和谐提供了新的范例。
引导媒体宣传,塑造多元形象。媒体应积极引导,塑造积极多元的老年形象。从多维度、积极向上的视角报道老年群体在数字生活中的活跃身影,平衡新闻报道角度,挖掘老年人的亮点与贡献,尊重他们的权益与尊严,从而颠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传统偏见。通过生动 展现老年人数字学习的典范案例与温馨故事,树立老年人在数字领域积极参与的标杆,充分展现老年人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家庭维系、志愿服务等多维度的价值贡献与生命光彩,引领公众舆论对老年人数字生活形成正面认知与高度评价。宜昌媒体可深入挖掘报道本地老年志愿者、社区文化活动骨干、老年科技爱好者等群体的故事,平衡呈现其智慧、经验、韧性与时代适应力。通过树立“数字参与榜样”,引导公众形成对老年群体的正面认知与尊重。
提升数字素养,助力老年融入。为了改善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弥合数字鸿沟,我们需 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应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参与能力。通过举办数字素养培训班、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以及鼓励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等方式,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这不仅能改变他们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态度,还能为他们打开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例如,宜昌西陵区老年大学开设的“智能生活训练营”即是典范,其课程设计贴合老人实际需求(如预约挂号、手机支付、防诈知识),线上线下结合,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数字应用能力与信心,让老年人从“数字难民”转变为“数字公民”,为其自信参与媒介形象建构奠定能力基础。
在数字时代,老年群体不应被边缘化,而应成为积极参与的一分子。通过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引导媒体塑造积极形象、营造友好的社会数字环境以及推动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融入度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误读,更能推动数字鸿沟的缩小,实现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重构,为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让技术的力量成为代际和谐与社会包容发展的强大助力。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