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动态平衡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及击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达成来源:《网球天地》日期:2025-10-25人气:9

摘要:网球项目对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运动员平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增强移动能力以及提升击球稳定性。尽管常规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训练成效,但部分新兴的训练方法的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将大学50名网球队男队员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实践研究,分析动态平衡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移动能力与击球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

关键词:动态平衡训练;网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击球稳定性

网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越强,越能够在高强度的对抗中维持身体平衡,支撑身体完成步法移动、击球等动作,从而获得赛场进攻、防守优势,取得好的比赛成绩[1]。目前,动态平衡训练法是大学网球教学中常用到的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本文将50名大学网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平衡训练法与常规训练法的效果差异,为进一步优化网球运动员移动能力与技巧稳定性训练提供实证依据。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选取50名男性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消除性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随机将实验对象划分到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25名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搜集与“动态平衡训练”“网球运动”“移动能力”“击球稳定性”等相关的文献,提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验法

组织12周的训练活动,每周训练两个课时,一共是24个课时。两组运动员采用差异化的训练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网球专项训练。实验组在常规网球专项训练法基础上,组织动态平衡训练。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记录实验数据,使用SPSS26.0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组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组内比较、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实验内容

2.1组织测试活动

为了确保参与实验的学生身体健康,符合实验条件,教师提前组织了身体素质测试。此外,组织专项测试,包括了移动能力测试与击球稳定性测试。采集测试数据,为实验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各项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如下:

1)身体素质测试。采用常规仪器测试年龄、身高、体重、训练年限等一般数据信息,如表1。

1两组运动员基本信息比较(x±s )

表1.png

(2)直线冲刺移动能力测试。测试项目有18米直线冲刺、30米直线冲刺。测试工具是秒表、粉笔、米尺、纸笔。

(3)多方向变向移动能力测试。测试项目有六边形跳、Z测试、T测试、扇形跑、底线折返跑、预定位置跑。测试工具有秒表、粉笔、米尺、纸笔、标志桶、标志盘、网球、网球拍等。

(4)移动击球测试。测试项目有底线正手击球得分、底线反手击球的得分、底线总得分、中场正手击球得分、中场反手击球得分、中场总得分。测试工具有网球拍、网球、标志盘、纸笔。

2.2制定训练方案

2.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有侧卧摆哑铃与仰卧哑铃,重在锻炼运动员的手臂关节与肌肉力量;下肢力量训练内容有抱头下蹲训练,旨在锻炼四头肌、臀部、大腿力量与身体平衡力[2];单腿投放着重锻炼脚筋与身体平衡力性;弹跳动作锻炼小腿力量,防控脚踝出现运动损伤,增强运动员爆发力;伸臀坐转锻炼身体躯干部位。

2.2.2实验组

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组织动态平衡训练,旨在锻炼运动员核心力量,提升其核心稳定性,以及发展平衡能力。具体训练动作包括:(1)单脚站立。通过提升下肢稳定性,进一步发展核心力量。运动员保持身体直立,抬起其中一脚,微微弯曲膝盖,确保身体平衡。根据训练训练效果,教师为运动员逐渐加大训练难度,如要求其闭眼单脚站立,进一步提升身体稳定性。(2)波速球。此项训练旨在发展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提高身体协调性[3]。运动员坐到波速球上,双脚平放到地面,双手持哑铃,进行轻量加压训练。(3)波速球俯卧撑。此项动作能够提升上肢稳定性,增强运动员核心力量。运动员双手放到波速球上,保持身体稳定,按要求进行俯卧撑训练。(4)树式。此项训练可以发展平衡能力,锻炼运动员注意力。运动员单脚站立,保持身体稳定,将其中一脚脚底贴向站立腿大腿内侧,伸直双臂,双手合十放到头顶上。(5)动态蹲跳。此项训练旨在锻炼腿部力量,能够提高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运动员做蹲起动作,蹲下时双脚呈并拢状态,起跳时分开双脚。(6)平衡球腹部卷曲。此项训练能够发展核心肌群力量[4]。运动员背部平躺到平衡球上,双脚平放到地面,手放到头后,做腹部卷曲动作。(7)平衡走。旨在培养运动员平衡感,进一步提升身体协调性。运动员始终沿一条直线前行。双脚要交替前行,每只脚向前走一步,停留1秒,使身体保持1秒的静态平衡。

3.实验结果

3.1实验前后两组直线冲刺移动能力测试结果

表2实验前后两组直线冲刺移动能力测试(x±s )

表2.png

   注:#表示实验前组间比较P>0.05;*表示实验后组间比较P<0.05。**表示实验后组内比较P<0.05。

由表2得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两组18米冲刺、30米冲刺测试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成绩有所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无论是常规训练还是动态平衡训练,对运动员直线冲刺移动能力的影响都较小。

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后,对照组18米冲刺跑成绩上升0.04s,30米冲刺跑成绩上升0.09s,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两项成绩分别上升0.05s与0.13s,18米冲刺跑成绩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0米冲刺跑成绩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态平衡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员的直线冲刺移动能力,但并不明显。

3.2实验前后两组多方向变向移动能力测试结果

3实验前后两组多方向变向移动能力测试(x±s )

表3.png

  注:#表示实验前组间比较P>0.05;*表示实验后组间比较P<0.05。

  由表3得知:实验前,实验组的六项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12.42秒、12.07秒、9.81秒、17.64秒、12.59秒、27.89秒,对照组成绩分别是12.43秒、12.11秒、9.85秒、17.66秒、12.61秒、27.95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成绩上升到12.12秒、11.51秒、9.20秒、17.16秒、12.14秒、26.87秒。对照组成绩上升到12.38秒、11.89秒、9.72秒、17.51秒、12.51秒、27.51秒。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成绩上升幅度更高一些,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态平衡训练更有利于发展运动员的多方向变向移动能力。

3.3实验后两组移动击球测试结果

表4实验后两组移动击球测试(x±s )

表4.png

  注:*表示实验后组间比较P<0.05。

  由表4得知:实验前,实验组六项测试成绩分别是16.68分、13.04分、29.69分、18.19分、11.31分、29.49分。对照组测试成绩分别是14.21分、12.02分、26.19分、16.28分、11.13分、27.32分。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成绩上升幅度更高一些,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与建议

4.1实验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常规训练法与动态平衡训练法都能发展网球运动员变向移动能力,提升其击球稳定性。但相比常规训练效果,动态平衡训练效果更好一些。接受动态平衡训练的运动员,多方向变向移动能力与移动击球测试成绩要比常规训练运动员的成绩高一些。由于实验组运动员在稳定与非稳定训练环境中接受更高难度的训练,能够有效发展步伐移动能力,并提升底线正反手击球稳定性[5]。

4.2实验建议

其一,为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教师在组织动态平衡训练时,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稳定性训练力度,以此顺利培养运动员的动作把控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动作稳定性。通过动态平衡训练,全面增强运动员的核心肌肉群力量,促使他们在快速移动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最终优化击球质量。

其二,将动态平衡训练与传统训练相结合,有利于整合两项训练方法的优势,全面发展网球运动员的击球稳定性与移动步法控制能力。例如,在训练前的热身运动以及结束后的整理活动中,整合应用动态平衡训练与常规性的网球专项能力训练,有效发展运动员的网球运动能力,从而提升击球稳定性。

其三,此次实验周期是12周,实验时间偏短。后续地研究可以延长实验时间,有效完善实验条件,可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全面性。

综上所述,动态平衡训练能有效锻炼网球运动员移动能力以及提升其击球稳定性。教师要结合网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序推进训练活动,以此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文章来源:《网球天地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