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具体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从战略层面关注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将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理论联系实践,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具体策略,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风险导向审计(Risk Leading Audit)是一种审计方法,它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深入了解,旨在帮助审计人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和降低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风险模型是核心工具,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该模型即:AR=IR×CR×DR,通常包括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和固有风险等要素。通过评估这些风险要素,审计人员可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因此又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Risk-Based Strategic-Systems Audit Approach)。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
1.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了解企业及其环境是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行业状况、市场竞争情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步骤。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表流程、交易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范围、重点、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实施审计程序
实施审计程序是按照审计计划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交易记录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5.评价审计结果
评价审计结果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最后一步。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密不可分。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为企业提供独立的第三方鉴证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同时,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因此,风险导向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可以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同时,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可以确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方向和重点。
(二)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可以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内部控制完善等方面,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风险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风险。同时,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可以增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涉及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与评价等方面,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4]。
(五)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和长期发展。同时,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四、案例分析:WL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背景
WL企业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该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线涵盖了多个领域。WL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下设3家生产企业、2家销售企业、1家研发企业。为了更好地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WL企业决定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和建议。
(二)主要财务数据
WL企业及其子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主要财务数据见表1:
表1 WL公司及其子公司财务报表(单位:万元)
账户 | 生产企业1 | 生产企业2 | 生产企业3 | 销售企业1 | 销售企业2 | 研发企业1 | 控股公司 | 合并数(部分交易已抵销) |
流动资产合计 | 100,546 | 83,407 | 4,299 | 50,509 | 8,589 | 26,919 | 200,716 | 155,493 |
非流动资产合计 | 35,409 | 11,139 | 5,238 | 16,119 | 5,151 | 13,030 | 154,645 | 91,502 |
资产总计 | 135,955 | 94,546 | 9,537 | 66,628 | 13,740 | 39,949 | 355,361 | 246,995 |
流动负债合计 | 33,015 | 47,362 | 3,403 | 73,898 | 12,442 | 45,267 | 129,897 | 35,954 |
非流动负债合计 | 3,107 | 3,060 | 5,200 | 11,367 | ||||
负债合计 | 33,015 | 47,362 | 6,510 | 73,898 | 15,502 | 45,267 | 135,097 | 47,321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102,940 | 47,184 | 3,027 | -7,270 | -1,762 | -5,318 | 220,264 | 199,674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 135,955 | 94,546 | 9,537 | 66,628 | 13,740 | 39,949 | 355,361 | 246,995 |
产品销售收入 | 43,351 | 23,405 | 8,460 | 109,517 | 27,724 | 800 | 3,450 | 136,361 |
利润总额 | 307,402 | 9,780 | 5,280 | -6,729 | 1,102 | -1,978 | 2,587 | 47,502 |
净利润 | 228,090 | 8,032 | 4,660 | -6,729 | 739 | -1,978 | 897 | 36,982 |
在风险导向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首先对WL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WL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9.16%,流动比率4.32,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都还适当,由此可见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但我们发现,WL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却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的现金流较为紧张,仍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进一步,审计人员对WL企业的子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存货管理方面,未使用连续编号的采购入库单,导致部分存货采购入账错误,严重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应收账款管理未严格区分账龄情况,导致公司无法准确评估和控制风险。
(三)审计报告相关信息
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审计人员通过对WL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交易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收账款减值、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
2.审计发现和结论
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发现WL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和违规行为:
(1)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存在不当计提现象,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
(2)存货跌价准备存在计提不足现象,导致财务报表虚增资产;存货管理统计不准确,未使用连续编号的采购入库单,易存在篡改,造成库存数据不准确;
(3)财务部门存在未能及时处理员工离职手续,导致薪资发放错误;
(4)采购部门违规操作,存在虚报采购金额,导致采购成本增加;
(5)销售人员存在提前认收款的行为,导致销售收入被虚增。
根据上述审计发现,我们得出结论:WL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和违规行为,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我们建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培训,严格遵守财务规范和法律法规,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整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人员提出了以下整改建议:
(1)加强对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监管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2)完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机制,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使用连续编号的采购入库单;严格采购部门不相离岗位设置,采购、付款、入库等环节相分离,且引入供应商数据库。
(3)加强人力资源工资统计、发放的准确性,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建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效果的目标。
五、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策略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基础,以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为手段,以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为目标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以下是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策略:
(一)从战略层面关注企业风险管理
1.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战略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关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企业要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战略,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以及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和措施。同时,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地区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健发展。
例如,某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时,首先明确了自身的核心业务和拓展方向,并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和地区特点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该企业制定了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2.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都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企业需要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某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在实施过程中,该企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企业的发展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1.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交易记录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例如,某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了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进一步调查和分析,该企业及时发现了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漏洞,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
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企业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某企业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状况、行业趋势等因素的分析,该企业确定了市场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三)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程度,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和管理策略,包括规避、降低、承受等策略。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例如,某企业针对市场风险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状况、行业趋势等因素的分析,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2.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企业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这些措施包括紧急应对措施、灾后恢复计划等。同时,企业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某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市场风险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在预案中详细规定了应对措施、人员调配、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该企业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控制活动、控制环境、控制监督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例如,某钢铁企业为了应对原燃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专门成立了价格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价格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防范了原燃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2.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和执行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和执行,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内部控制流程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监督流程和管理流程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减少风险的产生。
例如,某房地产企业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开发项目的各种风险,成立了项目风险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流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可以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开发项目的各种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1.建立风险信息报告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风险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信息报告职责和要求。通过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领导汇报风险情况和应对措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例如,某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定期提交风险管理报告,对所辖业务范围内的风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同时,对于重大风险事件,该企业要求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风险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企业需要加强风险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
例如,某企业建立了内部的风险信息传递平台,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上传和更新风险信息。同时,该企业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了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
(六)定期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1.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优化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某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效果评估指标、风险应对能力评估指标等。通过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该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2.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企业需要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通过对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反思和总结,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以完善和提高。
例如,某企业定期对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该企业还积极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到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增强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本文提出的策略和建议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将会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https://www.zzqklm.com/w/jg/140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