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作者:王威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5-04-08人气:80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落后,许多深藏在地下的“潜在财富”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矿产资源,在矿产开采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探讨适合西部地区国情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无疑将为西部地区经济振兴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一、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中国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在开发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

中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据统计,西部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例如,甘肃省拥有铅锌、银和钨等多种矿产资源,其锌储量居全国之首,银储量也位居前列。四川省则是重要的天然气和锂资源储备地,其中川西地区的页岩气预估可采资源量达到5.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这些资源的开发,已经显著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技术挑战不容忽视。在高强度的开采活动中,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例如,青海省作为重要的盐湖资源开发区,长期的钾肥生产造成了局部地区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成本较高,技术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采用更为先进和环保的技术,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总之,中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是一个“双刃剑”,既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环境与技术上的挑战,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通过合理规划和高效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二、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矿产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研究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妥善处理,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下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两者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

(一)矿产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矿产资源开发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主要体现在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方面[3]。首先,矿产资源的开发直接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投资,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以新疆为例,该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能源和化工企业投资。据统计,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相关的石化产业链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稀有金属如锂、钨等,也促成了新能源材料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四川的锂资源开发,为当地的电池生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区GDP的增长,还促进了就业和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撑。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以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和转移支付,从而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例如,甘肃省2019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矿业税收收入占比达到15%,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属于较高水平。矿产开发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这些投资又反过来支持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表1展示了部分西部省份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数据,反映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

1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省份

主要矿产资源

财政收入中矿业税收比例

主导产业

新疆

石油、天然气

18%

能源、石化

四川

锂、天然气

12%

新能源、高科技

甘肃

铅锌、银

15%

冶金、材料

青海

盐湖资源

20%

化工、材料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通过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来提升地区的产业结构,还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强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从而形成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多面的,尽管资源开发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问题,环境破坏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矛盾。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四川的锂资源、青海的盐湖钾肥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然而,矿产开采往往伴随着重大的环境成本。例如,矿区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和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中国环境状态公报》,西部地区因矿产开发引起的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有报告显示,部分重点矿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表2了几个主要矿产开发区的环境指标情况,反映了这些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趋势:

2 矿产开发区的环境指标情况

 

矿区位置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污染程度

四川盆地

水土流失严重

重金属(铅、汞)

青海盐湖

地表植被破坏

盐碱、砷

中至高

云南铜矿区

地下水污染

铜、镉

 

 

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也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而凸显,虽然矿产资源开发初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但长远看,这种开发往往未能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枯竭性特征,且易造成“资源诅咒”。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经济多样性较差,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经济,一旦资源枯竭或市场需求减少,地区经济将面临严重挑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措施,强化环境保护,合理调控资源开发活动,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实现西部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不仅是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如何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寻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一)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机制

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机制是确保该区域长期经济稳定与环境保护的关键,这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利用现代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这个管理制度包括矿产资源开采前的详尽调查、开采中的监控以及开采后的恢复计划。特别是在开采前,研究人员应通过使用地质勘查数据和资源量估算模型来评估资源的可开采量和生态影响,研究人员可以采用修正后的Hubbert峰值模型来预测不同矿产的最大可开采量和耗尽时间,模型公式如下:其中,表示在t年的产量,是预测的最大产出,是产量达到峰值的时间,k 是生产增长的速率。通过这种模型,可以合理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节奏,避免资源过度开采与枯竭。

另外,研究人员还需推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技术研发。西部地区应加大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尤其是对尾矿的再处理和废弃矿山的再利用。例如,开发高效的尾矿回收技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从尾矿中提取有价值的微量金属,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采用数学模型优化资源再利用过程,如下所示的优化模型:这里Z代表总利润,是第i种资源的单位价值,是从尾矿中回收的第i种资源的量,是处理第j种尾矿的单位成本,是第j种尾矿的处理量,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最大化资源回收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负担。

上述这两点策略的实施可以延长矿产资源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二)构建生态友好型矿山建设新模式

在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传统的矿山开发模式往往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构建生态友好型矿山建设新模式是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在矿山建设中引入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和理念可以有效减少矿区的环境破坏,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如表2所示。

绿色开采技术是生态友好型矿山建设的核心,通过优化开采工艺和技术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降低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西部地区可以引入先进的无废开采技术、智能化矿山管理系统以及回采率较高的深井开采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推广地下开采代替露天开采,可以有效减少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土壤侵蚀。在有条件的区域,应用定向爆破技术能够精确控制爆破范围,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扰动。智能化采矿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破坏的可能性。

矿山生态修复是构建生态友好型矿山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矿产资源开采结束后进行科学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恢复矿区的生态功能,减少长久的环境损害。西部地区应推广“边开采、边修复”的理念,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同步开展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生态修复工程。矿区的废弃土地应通过合理规划转为农用地、林地或生态景观区,实现土地的再利用。比如,某些矿山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或新能源基地,将废弃矿区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修复矿区受损的生态系统,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创新

在中国西部地区,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的创新,关键在于确保当地社区、企业以及政府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同时降低环境成本,研究人员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与矿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议,确保矿产资源的开发带来的利益能够更多地回馈给当地社区这可以通过制定地方税收政策改革来实现,比如引入资源税和环境税,直接将部分税收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区发展基金,由矿业企业按比例缴纳,专项用于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发展领域。例如,企业可以承诺将其年度税前利润的一定比例(如1%2%)用于基金,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开采规模来确定。通过这种方式,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当地社区的福祉紧密绑定,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相关部门还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实施,并通过第三方评估与监督来确保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企业除了需要遵守国家的环保标准和劳动法规外,还应该主动参与到当地的社会事务中,如支持当地教育、参与环境保护项目、提供就业机会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让公众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真正实施到位。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正义性,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利益共享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长期效益的实现。

四、结语

总之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不仅能为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更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时也不可忽视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建立科学的开采管理制度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推动利益共享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合理分配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必将行稳致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  《商业观察》   https://www.zzqklm.com/w/jg/12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