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投壶游戏在高职人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华经典文化》课程为例

作者:赖筱倩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6-02人气:1207

投壶为中国古代博戏的一种,是士大夫饮酒助兴时进行的投掷游戏。因投壶源于古射礼,故古人常将投壶游戏与礼仪仁道相提并论,归纳于“教”的范畴,乐教合一,是儒家“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的诠释典范。《中华经典文化》的课程定位为美育课程,目的在于提高高职院校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因其不具备显著的实操性,长期不受高职学生重视,课堂较为沉闷。将投壶游戏引入经典文化课堂,不仅符合课程理念,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一、投壶游戏独特的礼仪教育功能

关于投壶游戏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投壶因礼而生确是毫无疑问的。在《礼记·投壶》中记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才艺之礼也。”投壶由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礼记·射义》又言:“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宾主礼让,安心宁神”“立德正己,君子之争,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可见,投壶作为君子之间的娱乐游戏,较好的保持了君子之礼。是故投壶一经出现,便受到了儒家礼教的极力推崇。而这种 “正己而发”的特点,非常贴合《中华经典教育》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接受自然。

对投壶是古人“寓教于乐”思想的典范代表,历代都有较全面的诠释。三国时期魏邯郸淳作《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浑冥,适容体于便安。”“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卷。”宋司马光作《投壶新格》:“是故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将投壶的教化作用推崇至极。

可见,在课堂中设置投壶游戏首先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遵循古礼,使学生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因而,不可再游戏过程中废礼而重娱,脱离教学目标。

二、营造“寓教于乐”的审美环境

《中华经典文化》作为文化审美课程,课程目标强调对学生的文化精神陶冶,凸显人文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 内化为人格气质和道德修养。但面对很多怀着“技能至上”理念的高职学生,《中华经典文化》的课程内容缺乏具体操作性,不能直接满足专业要求,造成很多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高,兴趣不大的课堂尴尬。

投壶游戏“寓教于乐”的功用可以带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实操运用及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生命观照和反思,营造所需文化审美环境。

投壶活动之初,保持着与射礼相同的礼仪,如揖让、进退等礼节:“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和客人进行“三礼三让”后,各自就位,开始投壶,这和射礼几近相同。因此,在课堂上开展投壶游戏时,教师先将投壶置于讲台中央,学生自行分组(一班分为四组),选择本组代表(每次不同)。学生以壶口为目标,按规定的距离围站,向教师和对手先行古礼,再依次将一根根竹签投向壶口开始游戏。古人游戏时设专职的“司射”,由教师担任,于旁监督,中多者胜,败者罚。在竹签上贴置课文标签,失败组就解读课文,若课文为古诗则将其改为现代散文,若为古文则改为诗歌或戏剧,若为戏剧则自编自演;获胜组获得当堂出题的机会。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学生的参与度和兴奋度,利用前期课堂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古人的礼教,并在游戏中学习古礼。避免学生过度求胜和兴奋造成课堂失控。

例如学习课文曹植《野田黄雀行》,学生通过投壶游戏决出一组负责演绎课文。该组学生自行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查阅曹植生平创作及文学理念,一组负责解读作品,改写为现代散文。并很据具体表现设定随堂加分。因投壶作为博戏具有赌输赢﹑角胜负的性质,其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作为机会竞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古人对投壶的规矩礼仪颇为讲究,在活动中常伴以鼓乐助兴。因而,在课堂上进行投壶游戏,教师也可用多媒体播放庄重的雅乐,使学生真正融入礼乐之教的文化氛围。

三、其他可行的课堂游戏的设置

针对高职学生专业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课堂游戏,巧妙地将文化理念渗透进学生课堂学习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侧重经典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广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少数民族杂居,唱山歌、对歌是本地流行的民俗游戏,在课堂上引入对歌游戏,引导学生将文化知识点编入山歌,分组对问,既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应用,又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而这种将知识编入山歌的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有实效联系,学生学习主动性强。

再如针对工科类学生,男生比例较大,学生对艺术文化兴趣度不高,但学生个体对游戏的参与度较高,过于欢乐的游戏可能造成课堂失控,故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猜谜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还有击鼓传花、对春联、接龙等游戏都可以运用于高职《中华经典文化》及其他人文素质培养的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设置应不拘泥于现成的教材, 而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借助游戏到文学拓展,再到丰富的文化, 再从文化最终达到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格的培养,实现儒家所追求的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