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1.前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更是一个富于知识的社会,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在积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正逐步加强对大学教育的重视,逐渐改变原来大学教育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能相吻合的局面。虽然这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改革过程,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已经渐见起色,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人文素养教育就是指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重视人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内在精神和内在品质。个人的人文素养就是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使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修养和素质,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和个人品质。
人文素养教育的提高不仅能促进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保证高等学院学生的质量,同时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文明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人文素养又体现在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它既要吸收历史所积累的丰厚的成果,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的改革和科技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教育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门基础性文化科目,它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母语并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在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1]。因此,注重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将人文素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体现人文素养教学的作用,并逐步将人文素养教育的教育模式运用到整个大学教育的进程之中。
2.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是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时候,产生出一种不自觉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相结合,以促进人的主动性的发挥和主体性的创造。为了促进个性的发展,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人格的养成,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2.1何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看可以分为“人文”和“素养”,所谓的“人文”就是人们所要学习的人文科学。例如,文学科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等,根据《辞海》中对于人文素养的解释是:人们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反应,体现着人们内心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并敢于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奋斗终身和舍弃一切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2.2实施人文素养的背景
在当今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语文教育也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后的阶段。人文素养的形成不仅可以促进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形成良性的社会秩序和构建规范的和谐社会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人文素养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发展的过程,大学时代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也是人生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增加人文素养的教育刻不容缓。
但是,在当今大学时代中人文素养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从中国与外国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不足,不文明现象到处可见,缺乏社会公共意识,并且对中国历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不精不细。同时,随着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多,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明显减弱,近几年所出现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不断增多。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高校学生的情绪、人格或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0%以上,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和各种性心理综合症等等。这不仅仅反应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和社会公德水平,更能够显示出国家教育水平的缺失与漏洞,如何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走出阴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2.3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的意义
大学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文鉴赏水平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好上课时间,大学的语文选课内容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教师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利用古人的优秀作品中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文化精神来感染学生,从而熏陶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达到陶冶大学生的文化情趣,增强学生辨别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3]。尊重个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例如;通过对四书中《论语》的系统学习,不仅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道德观的养成,从长远的意义来看,学习论语还能够对将来为人处世之道,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贴近人的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注意自己的德行和言语举止。同时,论语中“终身学习”的观念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其次,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通过阅读经典的中外名著来陶冶自身的人文精神,许多经典中都蕴含了生活中最为普通的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无不体现着先人们对社会和世界的人生感悟,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拥有的坚韧毅力和良好品质。例如,《史记》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精神,它除了拥有优美的文学观赏性还传递了史学家一种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更实录了司马迁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再次,要将书面的形式真正转化为内心的品质,大学语文教学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中优秀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吸收学习功能,不仅要在日常的仪表风度中展现自己的优秀涵养,更要将这种人生体悟落实到对于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与追求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4]。
4.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文化的教授之中,更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提高人文修养的过程之中。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世界文学的窗口之中去发现个人精神的力量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有益的精神养料,使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世界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人的人文素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与水平,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