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

作者:王莉娟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0-26人气:381

一、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起步较晚,相关实践工作还未开展或者还不够成熟,整体还停留在意识层面,知道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但却无从下手。无论是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专业课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按照专业来实施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课时设置占比较大。由于专业课学时短、任务重,导致授课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育实践。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最大化地发挥专业课的隐性育人功能,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二)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还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由于政策的推动,很多高校都要求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这就引发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专业课“各自为政”和“重复内耗”,忽略了专业内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和课程特色,导致了“门门有思政”但收效甚微的状况。

(三)专业课“思政素材”融入不够合理

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往往为了思政而思政,甚至出现了生搬硬套、机械性或者简单的将思政内容添加到教学中,根本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储备不够,思政素材有限;二是专业课教师思想教育的经验和方法不足,不能很好的掌握融入的“量”和“度”

(四)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入效果模糊

课程思政注重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或者知道要评价却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因此,在进行课程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性评价中依然采用非常传统的方式,并没有去创新课程评价标准。

、探索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在“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主要遵循“重设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线路,构建“互联网+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协同教育模式。着力解决专业课程中“融什么?怎么融?融的怎样?”几个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

(一)重设教学目标

应用型高校相对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不同,更偏重实践,比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大多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在素养培育方面相对弱化。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专业内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并制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重构教学内容

应用型高校相对研究型大学一般建校时间短,师资相对薄弱,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时对内容的优化、取舍尺度难以控制和把握,会出现专业课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现象。此外,由于教师能力有限,在“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编写和课程方案设计等环节都会出现“蜻蜓点水”。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准确把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线,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地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和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三)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还停留在简单、生硬的嵌入,未能将“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有机的融合,达到“盐溶于水”的境地。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先进性、互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四)优化教学评价

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思政”研究尚在探索阶段,缺乏思政教学效果应有的系统评价。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已经有了“课程思政”的观念和意识,也逐步在课堂中融入了思政的元素,但是在思政育人效果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甚至还在采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创新教学考核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入思想政治素养评价指标,构建过程性、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体系。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中专业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区分知识的低阶性和高阶性,甚至还可以增加挑战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能力。为了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任务驱动、活动推动和实践行动”,全方位的提升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开展线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课前——线上

导入(Bridge in):融入思政元素的视频案例导入课程新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知晓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预期目标(Objective):详细阐述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使学生充分明确每次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

课前评估(Pre-assessment):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置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客观问题,对学生了解知识点进行学情分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课中——线下

互动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根据学生课前评估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倾向,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线下授课可以通过讲授、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剖析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延伸。还应特别关注没有进行课前评估或评估结果较差的同学,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更好地巩固授课内容。

(三)课后——线上

课后评估(Post-assessment):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客观题、讨论题和实践题,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总结反思(Summary):总结课堂内容并分析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有效梳理碎片化的知识点,布置下次课的学习任务。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顶层引领,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同时,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也要循序渐进、逐步开展,不能过于激进。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信息化时代,应用型高校应当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通过“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新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从“专业—课程—课堂”逐步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首先,为了有效克服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的孤岛现象,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设置体系化的思政目标;其次,根据各门专业课的特色和地位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目标设计;某一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要有效设置每一堂课的思政目标。

第二,“互联网+课程思政”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供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可以丰富思政元素收集的来源和渠道、突破教材思维局限和单一性,有利于师生共建课程思政素材库。另一方面,MOOC/SPOC等在线课程资源既实现了知识的碎片化,又呈现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符合新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的学情,更容易将思政教育做到自然、隐性,学生接受度更高。

第三,“互联网+课程思政”有助于新型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主题多选择讲授法。(2)行为规约型的主题选择理论讲授和案例研讨等方法(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型的主题选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方法。(4)问题应对型的主题应选择开展专题讲座、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研讨式教学方法。

第四,“互联网+课程思政”有利于全面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1)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等多种渠道合理安排思政内容,做到自然、贴合。(2)有利于构建合适的融入方式:包括问题创设、事件或案例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和比较导入等。(3)有利于提升融入效果。

第五,“互联网+课程思政”更容易构建过程性、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体系。(1)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同班同学和带班辅导员等,通过设置合理的权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2)采用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综合性评价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灵活调整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比例。(3)通过线下课堂、线上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多元化进行评价。另外,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教师调整和优化课程思政方案。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