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舞蹈影像创作与传播研究

作者:张瑜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08-23人气:10

在新媒体时代,舞蹈影像实现了舞蹈与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舞蹈作品从传统舞台呈现转变为新媒体平台展示。本文从“影像演绎”“技术应用”“共同发力”三个角度提出新媒体时代舞蹈影像创作与传播的生动表达方式,以期拓展新媒体时代舞蹈影像创作与传播的发展空间。

 

  影像演绎:以舞蹈为主体,辅助镜头语言,转变创作与传播思路

 

  当前,互联网平台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泛且表现形式多样,为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因此,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也应紧随时代步伐,以舞蹈为主体,借助镜头语言,转变其创作与传播思路,致力于打造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舞蹈影像作品。

 

  在舞蹈影像创作方面,过往的舞蹈创作主要聚焦艺术本体表现,如今舞蹈影像的创作除了依靠艺术表现突出舞蹈作品,还需寻找舞蹈与镜头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注重借助舞蹈演员的走位、队形的变化及运动轨迹等多维度呈现镜头内容,以揭示舞蹈影像作品在情节、动作中的创作细节与惊喜,赋予舞蹈影像创作新动能。

 

  在传播方面,舞蹈影像依托精美画面构图、富有节奏感与独特视觉效果的镜头语言将舞蹈作品记录下来,以突出舞蹈作品的细节与情感氛围,使得舞蹈影像实现“用镜头编舞”的艺术创新,增强舞蹈影像的传播效果。其中,推拉镜头、升降镜头、摇移与特写镜头是镜头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

 

  慢镜头等特殊镜头语言,是当下新媒体平台流行的表现手法,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凸显舞蹈动作的魅力,为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提供新思路。在国内舞蹈影像先锋汤成龙的《路禅》《8032》《疱》《岸》《颂》《姜公》中,每部作品都关注利用镜头的选择性与蒙太奇的意识性将舞蹈演员肢体与镜头建立联系,使其舞蹈影像中的舞蹈与影像相契合,拓展了舞蹈影像创作的边界。汤成龙为我国舞蹈影像的创作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他的《颂》《姜公》在国家舞蹈电影节斩获奖项,使中国舞蹈影像行业在国际备受瞩目,提升了我国舞蹈影像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技术应用:以科技为指引,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创作与传播的界限

 

  舞蹈影像是以影像技术为媒介进行创作与传播的艺术类型。在进行舞蹈影像创作与传播时,应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打通舞蹈影像创作与传播的界限。在舞蹈影像创作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剪辑技术将舞蹈与影像技术深度融合,根据舞蹈节奏自动匹配镜头切换,将舞蹈影像每一帧画面进行串联,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舞蹈影像传播方面,以科技为指引,为舞蹈影像传播注入动力。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打破了舞蹈影像平面屏幕的限制,拓展了舞蹈影像的想象空间。通过动态捕捉设备将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步伐移动等转化为数字档案,为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构建新生态,促使依托数字技术的舞蹈影像的传播不仅是舞蹈影像的传播工具,而且是文化艺术的表达。以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为例,该节目通过科技与舞蹈艺术深度融合,着力挖掘河南本土优质文化资源,使得舞蹈影像成为激活舞蹈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媒介,推动舞蹈影像及传统文化发展向“动态体验”转型。在此基础上,其以叙事性、对比性以及细节等剪辑手法,增强了舞蹈影像的情感表达,使观众清晰理解了舞蹈影像所表达的内容。《唐宫夜宴》爆火后,河南卫视又相继推出《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节目,以传统文化的加持,激活观众心中传统文化基因,使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竞相推送。《唐宫夜宴》系列节目在短时间内强势出圈,也为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开辟新路径。

 

  共同发力:以观众为导向,线上线下联动,延伸创作与传播渠道

 

  舞蹈影像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作品以记录古典芭蕾和民间舞蹈的原始形态为主;中期伴随电影技术的革新,逐步引入音乐叙事与故事情节;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创作重心转向舞蹈本体的审美价值探索;21世纪以来,舞蹈影像迎来技术驱动的转型期。当前新媒体语境下,数字技术的普及使观众从被动观赏转向沉浸式参与,传统单向度的创作传播范式已难以适配受众对交互体验与审美多元化的双重需求。

 

  基于此,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应以观众为导向,深入挖掘观众需求,为舞蹈类型及影像风格的创作提供方向,从而有效延伸舞蹈影像的创作空间。以2023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为例,活动依托电影节资源,聚焦焦点展映、极限创作、肆舞城市、名家座谈、舞影工坊、舞影艺展、云动幕布等环节,着力通过发起线上活动开启全民参与热潮,引导更多舞蹈爱好者参与其中,以观众提供的舞蹈影像设计与构思为指引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舞蹈影像创作的话题性与用户黏性,为延伸舞蹈影像传播渠道提供助力,提高舞蹈影像传播力。

 

  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中国舞蹈家协会持续开展舞蹈影像人才专项培训计划。该项目通过组建由资深导演、摄影师等构成的导师团队,系统设置创作构思、现场拍摄、后期剪辑、传播策略等全流程课程体系,不断为行业输送人才,推动我国舞蹈影像的发展。

 

  结语

 

  当前,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本文通过论述以舞蹈为主体,辅助镜头语言,转变创作与传播思路;以科技为指引,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创作与传播的界限;以观众为导向,线上线下联动,延伸创作与传播渠道,分析当下舞蹈作品的影视化表达与舞蹈影像的多元传播,为舞蹈影像的创作与传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文章来源:《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上一篇: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与创作趋势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