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课质量提升研究
摘要:核心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网球选手技术的发挥,力量的传递,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此,本文探索了提高网球选手核心稳定性训练品质的途径。通过对身体核心稳定性的生理基础及对运动技术的特殊要求,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与评价指标体系,为网球运动中运用核心技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为网球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课;质量提升
网球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比赛。在网球运动中,核心稳定是传递和运动控制的关键。优秀的核心稳定控制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发球、接发球、走位等技能的稳定度,而且对防止运动伤害,提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技术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致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很难得到充分发挥[1]。因此,本文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训练水平为目的,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出发,探讨了一条科学、高效的训练途径。以期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其在今后的比赛中的运用与发展奠定基础[2]。
1.网球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需求
在网球运动中,核心稳定性是运动员高效发挥技术、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核心肌群作为连接上下肢的枢纽,不仅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撑,还在力量传递、动作控制和损伤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快速移动、急停变向,还是大力发球和精准击球,核心稳定性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3]。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网球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需求。第一,核心稳定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肌肉间的协同作用,将身体的动力通过核心肌群有效地传导至上肢等部位,进而提升击球效率。第二,稳固的核心能够有效地传递能量,降低损耗,并增强运动中的稳定度,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变向和变向运动的选手。第三,核心稳定训练能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机体的平衡性,对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重心稳定就是在进行复杂的动作时,要维持身体和盆骨的平衡,同时也要产生和控制最佳的力量,并将其传送到四肢的末端。在网球比赛中,核心稳定是维持身体平衡,优化力量传递,降低运动伤害的关键。
2.网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课质量提升路径
2.1结合功能性训练
为了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课质量,结合功能性训练的设计需要围绕网球运动的特点,强化核心肌群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首先,明确训练目标,如提高核心力量、增强耐力、提升协调性等,并根据运动员的赛季安排设计不同周期的训练计划,如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一周至少要做2到3次核心力量的练习,以保证有计划、有条理。在表格1中列出了具体的核心稳定能力的练习方法。
表1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
根据表1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运动员通过力量、耐力、协调性、旋转力量和动态稳定性等多维度的训练,全面提高核心肌肉群的功能发挥。体育训练应注重标准化,强度渐进性。通过记录每次训练的内容、强度和运动员的反应,便于后续调整;定期与运动员沟通,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录影或专家评鉴,以保证正确及有效之训练。在运动结束后,要做适当的伸展与放松,以利于肌肉的恢复;确保运动员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以帮助他们进行训练和补充。
2.2引入技术辅助手段
通过实时监控与评价核心稳定能力,为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核心能力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与反馈。首先,通过运动捕获、3D运动分析等生物力学手段,对运动员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并对其受力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技术不足。在此基础上,采用力量测试装置,对运动员的落地和起跳动作进行了地面反应测试,对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爆发力进行了评定。其次,运动训练中,将惯性传感器(IMU)装备于腰、身等部位,可实时监控核心肌肉群的运动状态及稳定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利用肌电传感技术,对核心肌肉群的活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评价。并与心率监测仪相结合,对核心肌群力量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为培训带来了崭新的可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模拟的方法,让运动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核心力量稳定性的锻炼,提高了训练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利用 AR技术,将核心肌肉群的受力状态、运动轨迹等实时反馈信息融入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从而加深对关键点的认识与把握。另外,数据分析和反馈也是技术支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训练报告,对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优劣进行判定。通过手机软件或者训练平台,将数据实时反馈给教练和运动员,从而调整和优化训练计划。
2.3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技术水平和身体状况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基本信息收集(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身体状况检查(如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以及技术水平评估(通过技术测试和比赛表现),以了解其生理特征、技术水平和潜在的身体限制。根据评估结果设定训练目标。短期目标聚焦于提高核心力量、增强耐力或提升协调性,而长期目标则结合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提高比赛表现或预防运动损伤。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注意运动员的年龄适应问题。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应注重基础核心力量的培养,而成年运动员则侧重于核心稳定性的精细化和专项化训练。同时,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训练内容,初学者从基础动作开始,高水平运动员则进行更复杂和挑战性的训练。此外,还需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例如,对有伤病史的运动员设计低冲击力的训练动作,避免加重损伤。
2.4优化力量传递效率
为了优化网球运动员的力量传递效率,专项训练应聚焦于增强核心肌群在力量传递中的作用,确保力量从下肢到上肢的高效传导,从而提高击球质量和移动能力。首先,通过动态核心训练(如药球抛掷、抗阻旋转)和静态核心训练(如平板支撑、侧平板支撑),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强度与稳定,为后续发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下肢力量的提升是关键,其与击球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下肢力量与击球质量关系图
如图1所示,随着下肢力量(以深蹲跳高度为指标)的增加,击球质量(以球速为指标)也显著提升。例如,当深蹲跳高度从50厘米增加到80厘米时,球速从120 km/h提升至150 km/h,清晰地展示了下肢力量与击球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下肢力量训练的重要性。需要通过爆发力训练(如深蹲跳、箱跳)和力量耐力训练(如负重弓步、腿举),提高腿部的速度、耐力,为后续的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肢力量的训练同样重要,通过击球力量训练(如哑铃推举、弹力带挥拍)和协调性训练(如药球抛接、抗阻挥拍),提升上肢的击球力量和与核心肌群的协调性,确保力量传递的最终效果。
2.5预防运动损伤
要防止网球运动员在运动中受伤,必须把核心技术与运动伤害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员关节的稳定度,从而减少运动伤害。运动员通过关节稳定性训练、上下肢肢关节训练、动静态平衡训练、和动静态拉伸训练等多方面的练习,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在实践中,教练员应该根据核心稳定能力的训练项目,以保证运动员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下,将受伤的几率降到最低。此外,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补充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泡沫轴放松、按摩和科学饮食等方式,促进肌肉恢复,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通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训练设计,全面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为比赛表现奠定坚实基础。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稳定性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需求,提出了提升核心稳定性训练课质量的科学路径。通过结合功能性训练、技术辅助手段以及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表现。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有助于优化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力量传递效率,还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为网球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提出的质量提升路径为网球运动领域的训练优化提供新的思路,推动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持续提升。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