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的多元化重构研究

作者:钟志峰来源:《尚舞》日期:2024-12-20人气:646

资华筠与刘青弋教授在《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中指出,舞蹈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很强的审美体验感,所以在舞蹈美育课程中常常会以“学其式”进行发展与深化教学方式。“学其式”这一观点,既发扬了“以舞育人,以舞树人” 的教育理论,而且展示了“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特色,让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沁入舞蹈中的文化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舞蹈从“体验”到“体悟”的转变,以身心为导向,激发审美感知;以文化为根基,培养审美鉴赏;以实践为体现,提高审美创造。在新“五育并举”的背景下,通过将美学思想融入舞蹈美育课程之中,可以实现多个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等,从而促进高校舞蹈学生的综合成长。为此,本研究展开对“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的深入思考和研习。

1.“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的必要性

1.1学生艺术需求指向

“五育并举”的要求下,在高校舞蹈美育课程中的开展是紧密指向学生艺术需求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学生对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舞蹈教育主要注重技巧训练和舞台演出,但新时代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身份认同,追求艺术体验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以学生的艺术需求为基础,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艺术需求,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通过开展艺术欣赏、创意编舞等课程和活动,从而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提升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另外,五育并举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舞蹈教育中实践相应的美育教育,可以将跨学科的教育相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智力和技能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1.2高校教育目标方向

五育并举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与高校的教育目标与方向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舞蹈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让学生在舞蹈艺术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通过舞蹈美育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情感、智力和身体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如此,除上述内容以外,高校的教育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均与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相符。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与高校的教育目标与方向是一致的,都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是高校舞蹈教育目标不断升级与演进的必然趋势。

1.3社会人才培养所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五育并举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的开展是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所趋。舞蹈艺术是社会上的一项重要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升社会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教育,高校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另外,伴随着文化艺术产业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文化艺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中找到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2.“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的重要性

2.1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美学思想强调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学习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学生可以培养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对美的感受和品味水平。在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中融入美学思想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舞蹈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探索舞蹈背后的美学原理和艺术逻辑。通过欣赏和分析舞蹈作品,他们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和内涵,以此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此外,美学思想还强调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融入美学思想的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舞蹈艺术与时代、社会、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开拓视野和增强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学生未来的艺术创作、表演和教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引导学生创造性表达和审美创新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审美创新。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强调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舞蹈创作、编导作品等形式,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实现对舞蹈艺术的个性表达,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舞蹈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引导他们对舞蹈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和批判性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和分析,针对现有舞蹈形式和创作方法进行创新和突破,推动舞蹈艺术的审美创新。不仅如此,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还能够引导学生拓宽审美视野和开拓创新思维,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流派、舞蹈风格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汲取不同的艺术元素和创作灵感,如音乐、戏剧等,开展跨领域的艺术创新和实践,不断丰富和拓展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2.3强化学生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舞蹈艺术是一种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通过舞蹈表演和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观众共享,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另外,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关注和理解。舞蹈美育课程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和关注,通过学习和欣赏他人的舞蹈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个体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尊重。让学生参与合作舞蹈创作和演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照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借鉴社会和人文问题来丰富舞蹈创作的内容和意义,通过舞蹈作品来传递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情感体验等丰富的人文主题。这不仅使学生在舞蹈创作中体验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还能够引发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3.“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建议

3.1丰富课程的多样性

在高校舞蹈美育课程的设置往往要顺应于课程整体需求,课程形式相对有限,主要聚焦于提升学生的形体技巧和促进身心健康,但这往往使得部分学生对这类课程兴趣寥寥,认为其缺乏深度和价值。此外,一些人对舞蹈抱有误解,认为习舞者在学术知识上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对于这种课程的单一性,社会上开始呼唤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谓多元化,意味着教学目标应强调学生的全面成长,而非仅仅局限于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应当多样化,除传统的体态训练外,还应融入丰富的理论知识,如探讨舞蹈的历史演变、舞蹈鉴赏以及民俗舞蹈的教学等,让学习者有机会深入理解舞蹈的艺术内涵。在创作层面,应鼓励学生探索肢体的不同表现可能性,拓宽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情感饱满的故事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舞蹈同样能以其直观的形式传达思想。如果持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进行变革,可能会导致舞蹈美育课程逐渐失去学生的关注,进而弱化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丰富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样性,首先,要坚持以身心为导向,激发审美感知。身体语言是舞蹈内容的展现,通过学习舞蹈的形体动作以及身体气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中对舞蹈美的感受。美“体”亦是美“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有关于舞蹈艺术方面的教学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控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较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美“体”的教育功能。以身心为导向,把审美教育与舞蹈课程充分融合,让自然之美、人体之美、社会之美等外在的实践活动与审美的理论教育互相配合,达到内外相通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万物之美的感受,还能生化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得在舞蹈美育课程能够发挥现实作用。其次,要遵循以文化为根基,培养审美鉴赏。事实上在所有的舞蹈种类当中,较能突出传统文化的当属古典舞,主要是因为古典舞在创作过程当中,所构成因素与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古典舞的舞蹈选材也都是归属于我国的传统古典文化。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的发展,因此,“借舞亲近传统就是通过文化作为根基,是对学生审美鉴赏的一个培养方式”。最后,要突出以实践为体现,提高审美创造。在五育并举的指引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强调“利用舞蹈中身韵的体现,重新塑造和体会身体的文化教学模式,在身心、内外兼修的过程中,领导学生以实践为体现,将身心合一,从而提高审美的创造能力”。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应推动学生利用本土文化和民族特性参与舞蹈创编及演绎,例如,东北秧歌,蒙古族的顶碗舞,藏族舞蹈的服饰等元素,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民族舞蹈文化同自己的思考融入艺术表演与创作,以此形式向观众展示。实际上,亲身参与舞蹈创作能深化学生对舞蹈艺术及美学教育的认知,有助于塑造他们的审美品位,同时增强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3.2加强舞蹈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在舞蹈美育课程的实践中,舞蹈不是独立的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美宣扬出去,可以将舞蹈艺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尤其是以舞蹈为文化基因的其他艺术领域,都应该与之建立起互融的桥梁,并在综合艺术互融下丰富美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之外更加宽广的艺术领域。如音乐、戏剧、视觉艺术等专业的同学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演出,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审美角度,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舞蹈艺术本质的认识。比如,大学可以安排音乐专业和舞蹈专业的学生合作演出,让他们探索如何将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舞蹈风格相结合,以此提升他们对综合艺术的感知和创作技能。也可以用讲座的方式丰富美育内容。如举办以“音舞相融”为主题的艺术讲座,将音乐与舞蹈两个艺术领域独立且联合的一面用理论知识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再通过表演形式展现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将多种艺术表达形式融合到一起,也需要教师将舞蹈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互相串联起来,才能达到引发学生思考,丰富美育内容的目的。

 

3.3由分散性向综合性改革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计往往聚焦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如舞蹈、音乐和美术这类艺术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作为选修课程广泛开展,导致教学对象群体多元。然而,这一策略也带来了挑战: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被忽视,教学内容可能因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而分散。非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技能可能存在差距,这在性别上尤为明显,如男性对舞蹈的热情普遍低于女性,肢体表达的精确度也相对较弱,这在混合性别课堂中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舞蹈美育课程在教育资源和资金分配上的不足也加剧了问题。如果课程设置不连续,学生可能无法完整体验一个学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选修课来说,这种不均衡的学习经历会打断他们的学习路径。因此,为了提升舞蹈美育课程的整体性和包容性,应当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性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确保知识的全面整合。同时,应以学生整体需求为导向,均衡分配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舞蹈艺术的学习中,从而真正实现美育课程的普及化,而非仅限于少数人。

4.结语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审美创新,美学思想的引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舞蹈艺术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和创新。同时,融入美学思想的舞蹈教育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通过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和观众共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帮助高校舞蹈学生获得更加综合性的成长与发展。本文针对“五育并举”视野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多元化重构的建议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加强舞蹈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由分散性向综合性改革。以期能够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高校舞蹈美育课程,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人文关怀的优秀舞蹈艺术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也为相关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学习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