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前专业舞蹈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以井陉拉花为例

作者:程洁冉,刘丽泓,肖雪梦来源:《尚舞》日期:2025-05-26人气:77

在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提升及“课程思政”理念深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成为时代使命。本文旨在探讨大思政框架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深化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以井陉拉花舞蹈为例,深入剖析其作为思政载体的可行性与路径,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1 思政元素融入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1.1立德树人,肩时代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提出“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等理念。舞蹈课程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部分,也应融入思政元素。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当地教育特色,舞蹈课程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融入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审美教育等思政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行业需求,更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德高尚、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才,增强舞蹈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1.2德艺双修,育专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其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肩负着育人重责,正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模仿对象,若缺乏思政素质和道德品行将无法胜任教育重任将思政教育融入舞蹈课程有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舞交融、德艺双修”,有助于为日后学生在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时约束自身言行,树立良好典范奠定良好基础。

1.3以舞育人,修文化美人

随着社会变迁,舞蹈的社会功能逐渐从娱乐功能向教育功能转变,在侧重外在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多地是表达理念,传达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传达的人文精神,从而产生共鸣和认同感。舞蹈教育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师生面对面动态交流的将道德准则通过美的形式体现出来。舞蹈教学 + 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这种以舞蹈为载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进而提升舞蹈课堂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此外,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具艺术性和实践性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的、合格的学前专业人才。

1.4塑身养性,树正确三观

高等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视野更是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学生在接受舞蹈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刻理解并内化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优良品格,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实现其最终的人生理想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思政元素融入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现状

目前,以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为题的理论研究领域已经非常丰富。前人已经梳理出一个可参考可实践的思政元素全面体系,虽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仍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课程与思政分离”的现象。

首先,课程内容的单化是一个显著问题。教学重心过于集中在舞蹈组合内容的教学和学习上,而忽视了舞蹈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历史意义及思政价值的挖掘与传授。这种“重技巧、轻文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思政元素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难以与舞蹈技巧学习形成有机统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学习倦怠感的产生。

其次,教学方式的保守性也是影响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因素。课堂上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舞蹈作品背景分析课、课后心得分享会等,这些本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增强思政元素感知的有效途径,却因教学方式的保守而被忽视。

再次,部分教师的思政素养以及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仍有待提高。一些舞蹈教师在舞蹈技能上具备较高水准,但在思政教育方面却显得有心无力,难以将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紧密结合。认为它仅仅是加设在舞蹈教学上的附加任务,而忽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不可或缺性。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思政元素往往被边缘化,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最后,学生对舞蹈课程缺乏兴趣,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将舞蹈课程视为一种任务,缺乏自我思考和深度学习的动力,这种应付性学习的现象使得思政元素在舞蹈课程中的融入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因此,当前学前专业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实践的探索中,仍需克服课程内容单一化、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思政素养不高,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偏差等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的多样性,实现学前专业舞蹈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3 思政元素融入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路径

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是推动舞蹈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这种探索不仅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通过探索舞蹈课程思政育人的可能性有助于推动高等院校思政理论课程与舞蹈专业技术课程的融合创新发展。 

首先,挖掘舞蹈剧目的文化内涵与思政价值。教师应当选择富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精神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蹈剧目作为授课内容因为每支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情感表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专业能力的同时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与思政素养加强对井陉拉花等地方特色舞蹈的案例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还能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找到思政元素与舞蹈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合。在舞蹈课前,教师应注重线上线下结合,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感兴趣,为思政教育做好铺垫。课上多利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后,运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编创有社会热点、弘扬正能量的舞蹈作品,通过实践创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再者,构建多元的考评体系,舞蹈课程的过程与结果双关注。在舞蹈课程的考核中,除了舞蹈基本技能考核外,还增加思政教育的考核内容,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德素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包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思政教育的成果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用实践检验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政素养,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学校应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同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交流。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思政教育课题研究,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拓宽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政素养建设等方面,促进舞蹈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思政元素融入井陉拉花的课例案例

4.1背景分析

本课程设计秉持的教学理念,旨在将家国情怀的培育、人文素养的熏陶、文化自信的树立、民族认同感的增强等丰富的思政元素,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深度融合,推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在精心雕琢学生舞蹈技艺的同时,我们尤为重视激发学生对本土舞蹈艺术——井陉拉花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井陉拉花是河北省民间舞蹈的代表,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类属北方秧歌,出现于宋元,发展于明清,形成并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它最初产生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和拜神等活动的街头广场花会,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井陉拉花的音乐古朴典雅,与舞蹈风格交相辉映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风格。通过将思政元素入教学过程,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扎实舞蹈技能,又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4.2实施过程

在本次的课程案例设计中所选用的是河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小放牛》为例进行分析。

4.2.1课前预习

线上课前学习

锻炼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通过布置任务,课前自行观看《小放牛》完整剧目,将学习过程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总结出舞蹈表现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梗概。以此作为课前预习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线下课前热身游戏

使学生能够准备好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例如: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轻松有趣的热身运动,比如蹦跳、抻拉、协调性练习等,这些动作能够帮助学生们做好身体准备,以适应接下来的舞蹈学习。

4.2.2课上学习

课堂初,教师介绍了井陉拉花舞蹈的成因背景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服饰、社会制度和劳动等方面的影响。井陉地区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接的太行山深处,地形崎岖,塑造了当地人民的坚韧精神,这在舞蹈的拧肩、翻腕等动作中得以体现“拔林上山”步等,都反映了当地人民在艰苦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智慧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当地的民间舞蹈服饰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强化了舞蹈的风格性。社会制度方面,井陉地区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其民间舞蹈融入了军事文化元素,体现了历史上的军事斗争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劳动方面,井陉地区人民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在舞蹈中,如“担水走斜坡”等动作。通过这个动作,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劳动对当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在劳动中所体现出的勤劳和创造力。

随后,老师让学生相互讨论井陉拉花动律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之后再导入井陉拉花动律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舞蹈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接着,老师教授学生井陉拉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并通过模仿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动作,更好地理解井陉拉花的风格和特点。同时,老师还教授学生如何与音乐配合,提高舞蹈表现力,包括根据音乐节奏调整动作速度和力度,以及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在小组合作练习环节,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最后,学生们展示学习成果《小放牛》,以此表达她们对井陉拉花的理解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老师将给予反馈和指导,多维度地将思政元素覆盖到整堂课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她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学习。通过这些课堂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感受到井陉拉花的舞蹈特点,并体会到本土舞蹈的艺术魅力。

课后,教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关于井陉拉花舞蹈的丰富资源发布到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便捷且充实的课外学习环境。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认真观看井陉拉花经典舞蹈作品,思考作品体现出的井陉拉花舞蹈风格如何映射出井陉地区的社会变迁,挖掘这些舞蹈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价值意义。这样的思考过程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井陉拉花舞蹈艺术的理解,激发她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在舞点练习环节,教师特别强调了情感融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将自身情感与舞蹈动作相融合,通过思政教育的滋养使心灵得到净化、动作更加流畅,最终达到身心合一、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在提升学生舞蹈技艺的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4.3教学反思与评价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仅通过课堂导入以游戏形式提起学生兴趣,成功吸引了他们的专注度,而且深入引导学生掌握井陉拉花舞蹈的独特魅力与技巧特点,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在了解井陉拉花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过程中,逐渐领略到本土深厚的传统审美韵味,从而内化心中这份由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成的独特气质并且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他们在学习中这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正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拉花的动律是教学难点且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消化。在回课和教师反馈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小组练习深刻领悟舞蹈精髓,努力实现心灵感悟与肢体表达的和谐统一,在不断实践中品味舞蹈背后的所蕴含人文内涵。这种对舞蹈艺术的敬畏和追求,正是思政素养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体现。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舞蹈技能,更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增强了文化自信,并自觉承担起弘扬本土传统舞蹈艺术的责任与使命,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正是思政素养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精神的体现正是我们作为舞蹈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成果。

5结语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如果只注重技术传授,无异于“授之以鱼”,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感悟井陉拉花舞蹈的文化内涵,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培养她们的文化情感。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让学生在表演中传递出情感与文化的力量。当学生们将这种情感体验带入生活,们将更有意愿去了解、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这无疑也是将舞蹈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