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导向的再认知

作者:吴慎峰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7-05人气:15

摘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现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改革。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导向的再认知,旨在能够更为科学的课程地位、更有专业性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内涵。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再认知

    

一、引言

一提到素描就容易当成造型艺术的基础,更多的作为步入相对专业化美术学习的开始,在素描的教学中也偏于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技法型为主。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需求、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来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阶段特征和学习规律,在学习基础的素描本质规律之外,寻求更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设置。

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导向

素描,即“素色描绘”,一般是指以单色的线或者明暗块面为描绘方式在纸上或者其它材质上所作的绘画。

现在所说的素描是西方传来的术语,原词来源于法文“dessin”,原意是设计的意思。素描是人类美术活动最古老的一种造型手段。最早的素描出现在距今约2万年,经过漫长的发展至14-15世纪欧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素描基础论”的概念在欧洲盛行。在中国早在《论语》和《考工记》中,有“绘事后素”的记录,可谓是最早的中国素描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时期,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极大程度的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画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绘画艺术理论,同时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文艺复兴到现实主义时期的素描基本倾向于写实性,19世纪以后,素描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随着造型艺术的发展,素描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好的作品同其它绘画一样,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素描是探索造型规律、培养观察、发现、思索等习惯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过程。素描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是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素描不仅仅是描绘所见,是技能、是手段。素描还是一种作者的感知、表达、态度、是认识世界的媒介。素描是培养和训练造型思维和造型能力的一种活动,将专业理念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创造性的描绘对象,培养人们所需要的对美感的感知专业素养的活动。从本质上看,素描 ,素描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种思维的方式,素描教学是对观察习惯和艺术思维的一种训练。素描教学可概括的理解旨在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与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眼);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心);提升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表达能力(手);提高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脑)。”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应既有别于专业院校的素描学习,也和中小学、幼儿园有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多是幼儿园或者儿童早期的美术教育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如何更好的体现素描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又能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素描课程,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的空间。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设置应更加符合学生的职业,考虑美术知识是否够用、造型技能是否实用、课程设置是否为专业服务、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取消了素描课程、改为简笔画和线描,还有素描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大部分教师按照技能、技法的训练方式进行学前素描教学,由单个几何形体到几何形体组合、由简单水果、罐子到简单静物组合,有的到石膏头像、人像,教学方式也基本以临摹为主,这样简单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既不太符合师范类幼师生的专业学习导向和未来从教需要,也不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意识,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改革不容忽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的对象多为低幼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更为直观、感性,特有的年龄使他们的涂鸦、素描作品更具有鲜活、灵动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应该更宽泛、更包容,更多元才能保护和引导幼儿特定年龄段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方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首先应该重视素描的认识和理解,其次重视多元的表现方式和创新意识,最后才是素描的技能、技法的能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才更适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学习。

三、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认知的偏颇及相关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素描的概念相对比较宽泛和模糊,出现了不同方向的认知,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面临的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设置和中师、一些艺术专业院校差异不大,脱离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一些学校还惯性的以传统的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明暗素描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有部分观念落后的学校一年级上以几何形体素描为主,一年级下以素描静物为主,教材是教材,教学是教学的割裂状况,技法性的素描训练占据大量的课程时间,但课程真正对学生未来的专业服务是微乎其微,甚至是严重脱节的,导致所学素描课程的内容和学生未来与幼儿园相关的儿童涂鸦、线描等内容处于脱节状态。

2、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合理的素描课程设置

不仅仅是老教师存在教学惯性问题,年轻教师也存在“舒适区”的教学习惯,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素描形式、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能力,缺乏合理的理论学习和探索精神。很多教师习惯性的按照自己院校式的素描学习经验,以不合实际的所谓“专业化”进行教学,没有切实的教学反思。且部分学前教育美术教师教学任务较多,错误的认为基础素描课程外聘老师上上基础就好,教学能力上的也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教学团队的意识和责任心。

3、部分学校简笔画、线描课程取代素描课程

一些学校认为素描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改成简笔画和线描或取消、认为素描学习在幼儿园中无用论的观念,取消了素描课程,用相对成人化的简笔画取代素描课程,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忽略了素描学习对观察、感受、分析比较、审美判断、造型创造等各种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单一的简笔画和线描是很难达到这样的综合性能力培养的。

学前儿童的素描主要包括些幼儿日常的美术活动里的一些包含涂鸦、线条的内容,如用线条作画和辨识和描绘一些图形等,这些内容从表面看和院校式的素描关系不大,但有些本质的联系,是“成人化”的简笔画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素描可以训练形象思维的辨识,在儿童看似涂鸦的绘画过程中,对一些造型方法,尤其是以线为主的造型方式进行有着丰富的感受力;通过技术训练,提升学前儿童的观察和动手的协调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的尝试,提升了儿童对画面的控制力和画面的整体性;通过集合形对具体物体的归纳,提升了儿童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4、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人文

更多时候我们的培养更关注技能和最终的结果、忽略了素描的基本理论、表现方式、发展脉络、风格演变的常识性了解,不同感受力和不同能力层面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过程性、个体微妙的感悟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根据作者多年一线教学的观察和思考,并不完全赞同学前教育专业把素描教学完全单一的改成简笔画和线描和传统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尝试探索寻找更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素描教学方式:增加对素描认识和学前素描倾向的理论、欣赏内容;从基础的相对具象的素描作为过渡引导,涉及常规的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风景、动物等不同题材,非传统的明暗素描的技法训练,加强线描直接表达的内容;结合素描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黑白灰、材质、肌理、抽象表达、创意表现等角度进行教学实践;内容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画像、手脚、动物、植物、校园风景、教室一角、桌椅快递、舞蹈服饰、蔬果昆虫、同学之间等,使教学内容与内容之间进一步能有系统的联系;弱化几何形体、静物传统的明暗素描的比重,更单元内容之间是同等重要的、只是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增加了大师作品和典型作品的赏析和借鉴内容;多种素描材料的尝试、不局限铅笔、水笔、墨汁、黑白拼贴等综合材料都可以运用到素描的表达中;增加儿童与素描、儿童素描风格和分类、儿童素描作品的评价与欣赏等内容,更接近未来职业的课程,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对儿童涂鸦和儿童线描的教学的全面、多角度的理解视角。

重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和素描思维训练的角度来再认知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教学。倡导一种以引导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教学理念: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不应是完全的传统的明暗素描、结构素描为主的技能训练,而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特点、专业需要的素描实践。针对不同的题材、构成元素进行的单元性的训练中,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造型基础的训练,更多是引导学生对造型、线条、形状、黑白关系、材质肌理等多角度实践、表达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情感、情绪、自身的个性、表达的意义等始终在绘画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这种“学前教育专业素描的思维”贯穿于每一个课题单元训练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打开眼界、举一反三,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教学之中,对幼儿和儿童的线描和素描更具有包容性、启发性、多元性理解。

素描意识的延伸、眼界的打开、思维的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三大核心要素。 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课程设置循序渐渐、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从基础延伸出发,结合发散、创意思维的探索、观念和技巧并重。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意识分解到每个章节的课题训练中,由易到难,学生需慢慢学习、体悟,使自身的能力逐渐得到巩固和提升。

四、结语

我们应从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意义和科学定位作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有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学习会影响到后续课程儿童画、手工、装饰色彩、图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因此相对于美术专业班必须体现'必须、实用、够用'原则,'懂理论,强技能,培养专业化幼儿教师。2

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学习应从其专业意义和目的入手,通过一些单元性任务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意能力。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具有基本常识、客观的对素描的认知能力

    对素描的意义、发展脉络、典型的画家、中西素描的联系与差异、素描的分类等角度有个相对客观、基本常识性全面的认识。对素描作品形式多元的理解更有利于实际教学。

2、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的综合表现能力

    工具出了传统的铅笔、碳铅笔外,加大水性笔、木炭条、毛笔、水墨等绘画工具,纸张也除了素描纸、铅画纸外,还运用牛皮纸、黑卡纸、宣纸、毛边纸等纸质。绘画材料尽量多样化,让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塑造为主的明暗素描里,而应更有趣、更自由,打破了传统技能技巧素描训练以铅笔为主的、塑造形体的绘画观念和方式。

3、重视素描教学中感知觉、情感及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技能训练为主的素描更多重视造型、塑造、表现的能力,而忽略学生对对象的感受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束缚,更别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描形式的创新、创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描学习尽量打开眼界,也为能更好的进行幼儿美术活动做好铺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面向的对象是有着情感更为真挚、观察更为真实,线条更为单纯质朴,形象更为不规范,符号性强的儿童的作品,这更需要教学中感知觉、情感的认知和把握的方向和能力。

4、构建开放式的素描教学理念的认知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需要具有更开放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传统性技能、技法的训练模式。教学中更应强调实践的多元性和实验性,关注课程为专业的服务性,关注现实的当代性,符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实践为线索链接人才培养各要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3在更加自由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思考、尝试更为适合专业发展所需的素描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在传统的素描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创意、创新的思维。在对素描的基本元素点、线、面、黑白灰、材质、纹理、抽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运用联想、想象、进行有所创意、有所新意的综合实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适合未来职业需要的素描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描表现形式的探索,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学习打开新的视角。(如图1-图2)

图片1.png 图片2.png

 1:学生习作(崔晴婉)                                           图2:学生习作(吴欣妍)

 

本文力求专业性、知识性、多元性、启发性、实际性为一体,初衷是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内涵。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