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化时代下的英语专业文学经典阅读新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英语专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变革着传统课堂形态与知识获取方式。文学经典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跨文化认知与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也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碎片化、阅读方式转变及学生对经典作品兴趣的减退,使文学经典阅读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一、数字化时代对英语专业文学经典阅读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英语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阅读生态。数字化图书馆、在线资源库及多样数字平台的兴起,拓展了文学典籍的获取途径,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环境。在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对文学经典阅读的新考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重塑了学生的阅读模式,片段化的浅层阅读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更习惯于快速抓取信息,而非深入品味文学经典的深层意蕴。在海量信息中,学生常陷入选择困境中,难以筛选出真正具有人文价值的经典作品。这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创新,既要保留传统文本细读的精髓,又要善用数字技术,构建符合新时代认知特点的经典阅读新范式。
二、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学经典阅读上呈现两极分化。仅约35%的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经典阅读任务,且精读完整原著的比例不足两成。这种现状的形成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一是部分院校存在重语言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素养培育的倾向;二是数字化阅读导致浅表化;三是评价体系中文学素养的考核缺乏系统设计,过程性评价占比普遍低于30%。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发展,与教学质量标准存在差距。我们需从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经典阅读—文化理解—思维发展”的培养体系。
三、探索英语专业文学经典阅读的新路径
探索英语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善用慕课平台、小规模在线课程等数字教育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研讨—课后拓展延伸”的完整闭环,将文学史概述和基础理论讲解移至线上环节。学生通过预习慕课视频、研读数字文献等方式完成知识储备,为课堂的批判性讨论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激发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兴趣的重要路径。教师可尝试引入续写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研读经典文本片段后完成个性化续写,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与深度把握文本能力。最后,跨学科融合为文学经典阅读开辟了多元视角。教师在教学中可整合哲学、历史等学科资源,通过解构文本中的思想价值要素,助力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判断体系。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浪潮推进,英语专业文学经典阅读迎来新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阅读模式边界,学习过程呈现个性化、多元化态势。高校教师应适应变革,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关注学生阅读内驱力培养,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文本解读路径等策略,融合传统文学经典与数字技术,为培育人文底蕴与国际视野的新型外语人才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重庆科技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