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陕西近代乡土文学的生态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李茜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7-05人气:19

 陕西近代乡土文学诞生于剧烈社会变迁与自然失衡的历史语境中。这些作品对土地、自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反复书写,但其表达常陷于模糊与张力之中。生态整体主义的理论视角,能为这一文学传统提供新的解读方式。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梳理其生态伦理表达中的内在逻辑,还有助于发现其潜藏的生态叙事潜力,从而促成对文学、文化与生态共同命运的再思考。

  一、生态整体主义理论、陕西近代乡土文学概述

  生态整体主义反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态观,肯定生命的生态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其核心在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陕西近代乡土文学以三秦大地上的生存经验为原型,文风浑厚质朴,作家们借助文学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下,记录了农业文明的式微和自然景观的转变。

  二、陕西近代乡土文学生态叙事中存在的困境

  (一)人地关系叙述中的张力与割裂。作品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常呈现为一种纠葛状态:一方面,人们保有对乡土的认同与依恋;另一方面,又流露出疏离与排斥的情绪。自然的存在感时强时弱,缺乏稳定的价值认同结构,导致叙事中人地关系不断震荡,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思想路径。

  (二)生态伦理表达的模糊性与局限性。尽管生态伦理意识隐约可见,但却难以形成自洽的思想框架。文学对自然的呈现未能超越人类利益的框架,伦理表达常被经验现实反复冲击,表现出明显的思想滞后。

  三、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加强陕西近代乡土文学的生态叙事的措施

  (一)自然书写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在生态整体主义视域下,自然不再是背景材料,而是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要求乡土文学的写作方式必须突破人本位的单一视角,在与人平等的地位基础上展开自然的文本书写。此时,自然的出现不再仅仅是情感表达的铺陈,而是带有独立于人类生命之外的生命体的意义。陕西近代乡土文学中,关于山川、气象、动植物的描写大多出现在故事的边缘地带。如果能够将自然之写转化为主体意识之写,那么,这样的生态性书写就能获得充分的伦理内涵。

  (二)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生态意象生成。陕西地区拥有浓郁的农耕文明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文学的生态意象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然而,目前文学作品中生态意象的出现率较低,生态资源尚未充分纳入生态话语体系。打破单一、重复生态意象的关键在于整合地域文化中的多角度生态符号,实现农事礼俗、民间经验与自然文本系统的融合。生态意象的构建不仅是审美途径,更是对生态观念的植入,从而在作家自身的传统文化记忆中唤醒早已淡化的生态观念,使其在作品中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且富有生态意义的话语模式,赋予叙述文本浓郁的文化特色和生态价值。

  (三)人文精神与自然秩序的共融式表达。在经典文学中,人与物呈现二元对立的格局,人在德性、文化上能够获得赞许,而物则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生态整体主义倡导刷新这种关系,以非二元的方式展现两个层面的价值逻辑。对于陕西地域近代乡土文学而言,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至关重要,使文学的价值观念能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得到表达。共融式表达旨在让人类与自然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而非被动接受。人类的叙事应顺应自然秩序,从中寻找行为的正当性,推动文学的生态转型和思想变革。

  四、结语

  陕西乡土生态叙事中的现实、乡村或社会因素尚未完成“人—自然”关系的进一步构建,更多体现为矛盾、挣扎和沉默。生态整体主义有利于推动文学向生命共同体意识升华,使文学从区域性、个别性进一步上升到生命整体的意识层面。生态整体主义赋予文学生态伦理意识,使其成为文化复兴的地域精神象征。



文章来源:《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