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长征精神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王莉莉来源:《安徽科技报》日期:2025-07-19人气:11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把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内涵,从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探索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新的长征路上,发挥长征精神铸魂育人功能,将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躲避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艰难险阻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击,极易受到错误思潮影响,从而出现认知模糊、信仰迷茫等情况。因此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有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催生动力。红军长征以“救国救民”为使命,开始了一场爱国主义长征。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使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培育遭遇了阻碍。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意识到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觉肩负起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三)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长征之路环境险恶,路程遥远,红军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同样需要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精神。当前,部分大学生做事缺乏耐力和意志力。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争做“四有”青年。
  (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强大力量。长征途中,红军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生死与共。当代部分青年大学生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缺乏集体意识。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
  二、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在教学中传承长征精神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与职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将长征精神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例如,通过播放纪录片《长征》,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与红军的无畏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了解、研究长征精神,布置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心得。
  (二)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在体验中传承长征精神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以实践为载体,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与志愿服务。使大学生对长征精神有深入认识。如组织大学生对红军老战士的家属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年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长征精神,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在熏陶中传承长征精神
  校园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将长征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长征历史,可以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感悟长征精神,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首先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长征精神融入其中,让校园环境成为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如设置长征精神文化长廊、雕塑、宣传栏等,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汲取长征精神的营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长征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晚会等,激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热爱和传承热情。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