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背景下的媒介涵化:短视频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研究
摘要:算法推荐与短视频蓬勃发展的时代,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婚育形势严峻,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形成备受关注。短视频通过重构信息获取方式,使婚恋观念的代际分化在短视频平台被不断放大。大学生处在婚恋观从萌芽走向逐步定型的关键塑造期,既对婚恋充满憧憬与好奇,又易受外界多元信息影响。文章从涵化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短视频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机制,认为短视频通过构建理想化认知模式、传播物质化观念及引发行为模仿,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婚恋观。
关键词:算法推荐;媒介涵化;短视频;大学生婚恋观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根据民政部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国结婚登记数较2023年骤降20.5%,而离婚登记数却逆势上升1.1%;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长期低于1.5的国际警戒线。在此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婚恋观念的形塑过程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短视频平台已重构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平台通过智能推荐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效应日益凸显[1],这种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推送机制,在提升内容触达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接触的窄化与认知框架的固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明显的婚恋观念分层现象,这种分化在短视频平台被算法放大,形成了“彩礼争议”“性别对立”等热点话题的持续发酵。值得关注的是,平台中传播的恶性婚恋事件(如PUA骗局、家暴案例)获得算法流量倾斜,这可能会对大学生婚恋认知产生扭曲性影响[2]。
基于此,在算法推荐大环境下探究媒介涵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短视频平台以及婚恋观二者作为研究的切点,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理解。
二、涵化理论视角下短视频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机制探析
(一)“象征性现实”的构建与影响。短视频平台通过呈现多样化的婚恋内容和观点,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现实”[3]。这个“象征性现实”既反映了现实婚恋市场的某些特征,也包含了短视频平台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在这个“象征性现实”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婚恋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对自己的婚恋观产生影响。
(二)长期浸润与认知重塑的过程。短视频平台通过长期、持续的内容推送,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的浸润和塑造。这种浸润和塑造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短视频平台传递的婚恋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短视频平台也通过呈现不同的婚恋案例和观点,激发大学生对婚恋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从而促进他们婚恋观的认知重塑。
(三)社会比较与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短视频平台上的婚恋内容往往涉及社会比较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大学生在观看这些内容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婚恋状况与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比较心理。这种社会比较和身份认同的过程是复杂的,既可能促进大学生婚恋观的积极发展,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模板化”行为效果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发现,按照短视频中的模板行事,确实能够增加恋爱的甜蜜感和新鲜感;但也有部分学生发现,这些模板并不适合自己的恋爱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显得生硬、不自然,甚至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问题。这种认知与行为的不协调,反映出短视频传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在将短视频中的恋爱模式应用到现实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
三、结语
文章在算法推荐与短视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现实情况,从涵化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短视频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机制,为理解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