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OBE理念的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赵春燕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10-10人气:14

 要:伴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与精准化,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艺术乡建。文章以H高校为例,从“高校+乡村”“艺术+乡村”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设计学科的社会担当与责任,阐述OBE理念指导下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改进方向五个方面的实践探索,提出以产出导向为目标、一二三课堂形式为基础、课程谱系搭建为积累、双导师团队为引领、可持续化资源为保障的教改措施,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同类院校开展艺术乡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理念;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

 

  自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来,农村问题备受关注。此后,2002—2025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关于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部署的“一号文件”,其中多次提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土农产品品牌化、改进公共空间环境,推进乡村文旅发展,尤其是乡村民宿、休闲露营、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开展农村电商、“互联网+”数字化农业,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这些正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优势所在,从而助力乡村发展建设成为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顺势而为的路径。

 

  乡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责任与担当

 

  乡村现状如何?建设重点何在?艺术如何赋能?这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建设、弘扬乡土文化的核心议题。上海高校的“摩登田野——艺术设计赋能新海派乡村振兴”,中国美术学院的“乡村艺课”,南京艺术学院的乡村美术馆建设,同济大学的“新乡村主义”[2]等活动都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联动乡村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实践探索,也充分回答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学生在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背景下参与乡村建设过程,并在其中深入了解乡村现状和乡土文化,能够增强其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加强艺术乡建理念宣传和思政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完成乡村出题、高校答卷的过程,能够促进校地融合发展,深化“高校+乡村”合作协同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社会担当。

 

  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OBE教学理念

 

  OBE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核心概念为明确学习目标、重视学习结果、突出学习需求与过程、完善学习评估系统。[3]鉴于其较强的目标性和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积极价值,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院校都对其进行了推广。

 

  ☆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与OBE理念

 

  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乡村的在地性特点,以乡村的人文条件、自然条件为基础,制定相关教学创新规划,最终邀请乡民等多个利益方共同评价设计结果。OBE教学理念重视三点:在教学目标方面,以成果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评价方面引入多方督导,最终利用持续改进的方式进行动态调整。两者重点相仿,OBE理念对高校探索艺术乡建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关键的理论依据。

 

  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的开展过程

 

  H高校聚焦农村现状,关注艺术乡建的困难与问题,依托OBE教学理念,从以产出导向为目标的艺术乡领、一二三课堂形式为基础的艺术乡创、课程谱系搭建为积累的艺术乡造、双导师团队为引领的艺术乡智、可持续资源为保障的艺术乡协五个方面,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改进方向等方面打造艺术乡建的特色项目式教学。

 

  ☆以产出导向为目标的艺术乡领

 

  H高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美术教育,长期延续着美术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始终重视对学生个性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然而,艺术设计与美术相比,其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创新想法不能落地、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针对现存问题,在开展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时,从强化艺术设计作品落地实施的对策入手,以OBE产出导向理念为引领,反向设计教学。

 

  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当地乡镇企业在与H高校合作过程中明确提出:乡镇企业资金少、产品包装设计同质化严重,改造设计方面希望多关注视觉形象,降低在盒型结构、印刷方面的成本,适当加入视觉互动体验。结合企业要求,学校对包装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在知识目标中加入了不同设计元素,如色彩、图形、IP形象等,提高包装的视觉吸引力。技能目标增设包装设计课程主题,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设计媒介的桎梏,运用图形与AI技术增强包装设计的互动体验,最终构建出以产出导向为目标的艺术乡建模式。

 

  ☆以一二三课堂形式为基础的艺术乡创

 

  课堂讲授历来是大学教授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任课教师长期关注的教学重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信息技术迭代,教育部提出了“四新”学科建设的理念,在新文科建设方面阐述了加强跨专业、跨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4]以作者所在的H高校为例,其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增设了AI通识技术、大学物理等课程,但随之而来的是核心课程课时缩短、教学任务完成时间紧迫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中,专业课程积极融合“三下乡”等第二课堂,并渗入学科竞赛等第三课堂,以此延展讲授时长、丰富第一课堂,成功探索了跨专业、跨文化的新视角。

 

  具体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课程于9月开课,教师于7月暑假提前发布教学目标与乡建主题,学生分组进行农产品包装调研。结合校团委活动通知,学生将专业调研融入暑期第二课堂,通过采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报告,既为乡建建言,也精准把握了市场与趋势,促成了专业学习与团队活动的融合。课程在10月结束后,学生通过优化作品继而投入专利申请、创新创业项目与学科竞赛,实现了第三课堂的“专创融合”,最终构建起基于一二三课堂联动的艺术乡创模式。

 

  ☆以课程谱系搭建为积累的艺术乡造

 

  艺术乡建过程中农产品包装、民宿建设、共享农场、乡村公共环境提升等视觉美化工作需要多个专业沟通配合。H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设计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各自有相对独立的架构与规划。为了达成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共识,在学校的统一规划指引下,四个专业通过建立艺术乡建课程群、组建师资团队、创设共享资料等形式构筑多维动态的融合体系,共同支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以某县番薯节视觉设计为例,校地达成合作协议,充分发挥H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优势,全方位赋能乡村番薯节开展。学校组织四个设计类专业集体教研,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对标番薯节空间展示设计,插画设计课程对标番薯节IP卡通形象设计,二维动画课程对标视觉动态设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对标短视频拍摄与剪辑。各专业通力合作聚焦艺术乡建,构建“平面—空间—动画—影音”多维度融合式课程图谱,打造了以课程谱系为积累的艺术乡造。

 

  ☆以双导师团队为引领的艺术乡智

 

  乡民是乡村的主人,乡镇单位工作人员是乡村的管理者,他们是最了解乡村现状的人。高校在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引入乡村导师,邀请乡民、乡村干部、农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从一线视角指出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可落地性,推动课程评价的情景化、多元化、有效性,解决艺术乡建的真问题,形成校内教师与校外乡村导师的双导师智慧引领。

 

  以H高校的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前期调研过程中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向乡民征询设计建议,当课程完成后由校内教师、校外乡村导师共同评价学生设计作品。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主题为“共享农场儿童游乐空间改造”,邀请共享农场所在村的村干部、农场经营者进行设计作品评价。包装设计课程的主题为“某县节日好礼—文创礼盒包装设计”,邀请县文广局工作人员进行作品评价。H高校通过校内校外双导师智库,塑造了以双导师团队为引领的艺术乡智。

 

  ☆以可持续资源为保障的艺术乡协

 

  20世纪50年代,艺术乡建曾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5],如韩国的甘川文化村和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艺术赋能多年之后,今天那些村庄依然是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中国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有大量的乡土能效空间可以挖掘,艺术赋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在乡土文化大地中可以寻求更广阔的实践舞台,两者互为补充可达成长久有效的协作发展。然而,高校参与艺术乡建的过程以短期校地合作项目为主要形式,乡村出现大批艺术设计作品后,如何持久保持繁荣值得每一位治理者、建设者与参与者思考。H高校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坚持教学与科研互为反哺,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乡村的自觉关注,激发师生扎根乡土的内生动能,营造可持续化的高校资源配置氛围。

 

  H高校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公园广场设计课程中,曾应乡民要求开展“青年友好型乡村”主题设计,这是从青年友好视角对艺术乡建展开的新探索。在设计过程中,融合民宿、咖啡馆、艺术作品展示空间、农场体验空间等新型业态形式,从青年创业友好空间、青年艺术生活友好空间、青年文化生活友好空间等多个方向进行乡村环境设计改造与迭代。在人口流失严重的村镇,高校试图利用青年喜爱的方式,提供可持续化的青年友好资源配置,吸引他们能够返乡创业。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青年友好建设工作,同时也为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希望艺术设计类学生从自我需求入手,以主人公的身份为艺术乡建建言献策,通过“高校+乡村”双平台,建立以可持续资源为保障的艺术乡协。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乡建是H高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艺术乡建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高校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从社会责任到使命担当、从课程目标到持续改进、从课程体系到多元评价,在OBE理念指引下总结出一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新路径,助力艺术类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





文章来源:《大河美术报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