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中的群体意识的发生机制
舆论本就是民众情感、态度和意见的集合体。群体意识决定了舆论的走向,舆论走向反映了群体意识的变化,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图1—1是根据分析以往发生网络舆论反转事件而绘制的舆论与群体意识的关系图。其中A-B为事件爆发阶段,舆论逐渐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网民根据已有的认知模式简单地进行价值判断,形成态度倾向。C是在群体倾向形成过后的一个舆论高峰。D是舆论发生反转的拐点,没有发生反转,则C-D则是舆论衰减的阶段。在网络舆论反转事件中,反转这一拐点会将舆论推向另一个高峰E,它比未反转的舆论影响更大,因为人们对反常事件的关注度会大于平常事件。F是在舆论发生反转到达高潮过后的又一衰退阶段,在没有再一次反转的情况下,舆论通常会就此消解。但有的事件会出现多次反转,如榆林产妇跳楼事件。G代表了多次反转的可能性,同时还代表有的事件会出现次生舆论的情况。图中H表示舆论正常消解的情况,但舆论消解并不代表舆论消失,感兴趣的人会默默关注它的后续,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这些陈年旧事就会被重提。
(一)群体关注形成舆论
群体关注成为聚光灯,事件发展的动态都暴露在网民眼中。在舆论反转事件中,突然爆发的事件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反转的发生会让他们更加注意这件事情的发展。群体关注是推动舆论发展的第一步,事发之初,网民对这件事的理解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媒介报道的基础之上,如果事件当事人刚好契合了网民的刻板印象,或媒体有定性或标签化现象,则会误导群体倾向,从而导致舆论反转。
(二)群体倾向划分舆论阵营
事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时,群体评论、转发即是网民态度。于欢案中持不同态度的网民站向不同的队伍,各个队伍之间的观点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他们毫不遮掩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网民群体是散落在网络世界的复数个体的集合,各个个体因为社会背景、知识经验不同,难免会有价值观、信念等冲突。
(三)群体极化扩大舆论反转的影响
舆论高潮阶段,网民情绪激动,极易形成群体极化。2012年的西安9.15砸车事件,民众由网上发表不满言论演变为线下的打砸行为,民众的情绪由正常的爱国演变为极端的“抗日”。彭凯平说,即使品德高尚,学识超群,心底善良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做出愚蠢甚至道德败坏的事情。参与9.15砸车的人,在平常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可是当情绪激动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与平时相反的事情。
(四)群体叛变促成舆论倒戈
反转前后群体支持的群体甚至是互相对立的阵营,网络舆论反转事件发生反转之时,便是群体态度出现叛变的时候。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网民先是同情女司机被打,后又支持男司机,最后又反思网络暴力给女司机带来的伤害,变化不定的立场观点使舆论如风中的旗帜摇摆不定。
(五)情绪衰减带动舆论消解
群体高涨的情绪总有退热的时刻,网民昨天沸沸扬扬地谈论红黄蓝事件,今天却守着手机关注江歌案。在舆论达到高峰值时,它必定会衰减,网民的情绪在亢奋过后便会渐趋平静,心理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为趋均数回归。当群体情绪逐渐衰退时,对事件的关注度也会下降,舆论也会跟着消解。
结语
媒介即人的延伸。网络发展迅速,无法想象进入物联网时代人类又将是怎样一副情境,网络空间已经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为了避免舆论反转频发,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媒介正确引导舆论,网民提高媒介素养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秩序。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