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对传统人际传播空间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构造了这个世界,为依附于物理现实的人际传播制造了近乎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正如1997年关于"互联网可以治理吗"的追问以及"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在致力于"应对与社会信息相关的所有议题"时所引发的关于"互联网的本质之争"的大讨论进程中可以发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将与之配套的各项措施远远地抛在了背后。围绕互联网的独特的全球政治学是基于互联网的全球贸易、政治治理为基础的,具体到个人即是在世界范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传统人际传播空间的基础
随着人际传播的发展,人际传播空间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当人类刚创造语言之时,人际传播空间仅限于交流者身体都在场的情况下能进行人际传播的物理空间。随着文字的发明以及纸张的发明,书信开始成为人际传播的工具,人际传播空间也因此在人脑的意识中进行扩展--交流能在意识中构建出相应的形象以代替对方的身体缺场。随后电话的发展通过即时性的交流辅助形象的进一步构建。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通过富媒体更进一步完善了对方身体缺场的情况下的形象建构。与之前不同的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工具更多的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会像现实世界一样发展出文化,而这种文化将会更多地影响到传统的人际传播空间。
因此传统的人际传播是与网络人际传播技术影响之后所形成的空间相对应的观念。
二.网络技术对传统人际传播空间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的优点基本上在人际传播中都有体现,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际传播并创建了新的人际传播空间--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一)身体缺场
网络社会对物理空间意识的消解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际传播不再对身体的物理在场进行有意识的强调。
1.信息的无知
传统的人际传播特征中重要的是对交流对象存有一定的认知。但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中被人称颂的是其匿名性对于言论自由、公共领域形成的作用性。即便现在国家已经对网联网的到来不在迷茫,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但对于个体而言在不考虑对现实人际交往链条进行复制的情况下,现在的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对于传播对象的信息的获知是极少的。匿名性会造成的个人信息的隐蔽以及身份识别信息的不稳定,这是对传统人际传播空间的中有关于身体在场以及对于身份识别信息稳定的认知逻辑的极大变革。
2.多线程任务进程
多线程指的是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于一个线程,进而提升整体处理性能.本文特用来说明在网络人际传播的进行时每一个个体能利用工具的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人际传播过程。这样的人际传播是由于对网络人际交流的非即时性的认可而产生的。身体缺场的同时是对自我身份的无限复制,通过个体身份的复制并将复制的身体放置在不同的网络人际交往空间中完成了进行多线程操作的基础。
(二)关系丰富
网络人际传播空间中最大的特点是身体缺场以及由于身体缺场带来的直接效果,即使身体缺场在目前看来仍然是现实生活的破碎,但是对空间概念的消解带来的社交关系的丰富是明显的。
1.多元文化并存
互联网作为实现麦克卢汉"地球村"预言的实际作用物,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都聚合在了随时可能产生交流的空间内。由"Hootsuite"和"WeAreSocial"两家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数字报告》(DIGITALIN2018GLOBALOVERVIEW)调查发现,全球各种社交网络的总用户规模突破40亿人,而全世界的人口总量目前也只有75亿人。这意味着全世界有四成的人口在使用社交网络,这也意味着只有比较少的网络用户尚未接触到社交网络平台。
2.关系持久
依靠社交通讯工具,可以将社交关系进行长时间的保留,并通过数据帮助记忆有关的人际交往信息。150定律中人类社交网络的上限有了明确的数字,但是通过现在的网络技术可以随时对其中的某一个进行替换。此外,网络社交通讯工具能完整地复制原有的社交链条。微信所形成的特有的"朋友圈"契合了传统意义建立在血缘、业缘和地缘基础上的人际交往,以达到维系原有的"同学"、"同事"、"亲戚"和"朋友"之间熟人关系的目的。
(三)权力变化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之外,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造物并蕴含着更为复杂的技术性,因此对于技术的不同使用熟练度将会成为网络空间中人际传播权力重构的重要因素。此外基于上述关于现实破碎的观点出发,对于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的熟练程度将会成为的权力获得的重要因素。
1.技术崇拜
关于数字鸿沟的讨论已近存在很久,消除鸿沟在目前看来依旧有着很大的阻力。但在这个讨论中数字鸿沟对于权力的分配得到相应的承认,单以人际传播而言,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获得相关信息的人相比于缺乏相关技能的人的拥有更大话语权。网络作为一种技术造物不能忽视的是技术对于互联网直接影响,人际传播空间中,对于互联网底层技术掌握者能通过技术上的优势对传播对象进行更深度的了解甚至进行控制。因此结合两个方面的权力优势,交流者在不同程度上对技术的崇拜。优势者会更加看重技术带来的好处并继续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劣势一方则会渴望通过技术的习得获得有关优势。
2.文字表达优势下的病毒式传播
技术优势将权力部分倾向于能更好使用互联网的人同时,还存在着在类似的技术水平下中,关于问题的共同讨论能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另外网络中现实的破碎,导致在网络去中心化并再中心化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功底的人成为了网络空间中的大型节点。文字功底对于人机传播空间建构大大超过了身体、金钱、权力的强势。
"病毒式"一词产生于网络营销领域,营销人员的洞察到了网络作为信息转播的巨大潜力,利用网络开放、互动技术和网络人际关系进行品牌、商品、服务的营销与推广。自媒体的发展极大提升个人意见表达的过程中,网络人际传播空间也因此充满了不同的观点和的信息,并将这些的信息能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开。
三.结论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缺乏类似于互联万这般极速发展又极有革命性意义的工具的出现,因此现实人际交流空间基本上保持着不错的稳定性。但受到虚拟社区的影响,人际交流变得更加宽泛,也蕴含更多的不确定性。能进一步预知的是,随着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将会更对地在网络虚拟的空间所营造的交流空间中进行交流。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对于影响的好坏的评价已经不再有意义而是只能随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一刻不停。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是,面对网络交流空间结构所带来的极大变革性需要进一步将现实交流空间进行有效发展以形成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交流空间的相对吻合性,以减少网络空闲的人际交流的混乱。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