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的研究

作者:陈娜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0-11-25人气:748

在国家构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中,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乡村地区群众开始注重欣赏公共艺术的魅力。城乡一体化建设说明我国当前公共艺术重塑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责任,而非部分乡村的个体责任。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其能否重塑公共艺术并将传统文化价值发挥到最大,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任务。基于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甘肃乡村实际出发,采取艺术创新、文旅融合等方式,重塑乡村社会的公共艺术和文化氛围,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功能

公共艺术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且公众能够参与的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化产业、经济产业及其他产业。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当然,公共艺术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其具有的重塑功能是当前城市和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公共艺术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以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在城市经济、文化及环境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落后,但公共艺术的重塑为当地居民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同时也发掘了当地文化瑰宝,使大自然赐予的艺术不至于长久蒙尘。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重塑价值。

(一)有利于重塑艺术文化

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当地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甘肃省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省内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哈萨克族、土族、满族等。同时,当地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教派,形成了多样的传统文化。正因如此,该地区的公共艺术才极具特色。比如甘肃省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这三类少数民族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当地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当地别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当地逐渐形成了“百里黄河风情线”的文化特色,黄河两岸沿线分布着园林景观、丝绸之路文化、公共雕塑与壁画,充满了地域性和象征性,文化特色彰显无遗。如今,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正致力于经济建设,公共文化的重塑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能重塑当地艺术文化特色,使得公共艺术文化能够重新焕发光彩。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势地貌奇特,拥有天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重塑公共艺术,能够更好地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承。

(二)有利于重塑城市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路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政府开展脱贫攻坚战略的主阵地,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指引下,重塑公共艺术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困窘这一难题。因为公共艺术具有独特的调节功能,能够改变城市形象、促进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转型发展,使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对外发展的文化名片,以旅游业、特色富民产业带动当地经济产能恢复。同时,相较于城市公共空间,乡村公共空间更能接近自然,形成艺术鲜明的多层次文化特征,由此带动不同空间经济发展。比如,甘肃省秦安县是贫困县,该县有少数回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民生活在此,这些村民常年以种植花椒、土豆为生,直接收入微薄。公共艺术的出现使得整个村子俨然变成一座“美术馆”,骏马高浮雕、汉白玉雕像等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有利于重塑社会环境

地方公共艺术重塑是公共艺术的主题和价值所在。甘肃省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因此,当地社会风俗的不同造就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但文化是相通的,公共艺术重塑工作可融合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从而构建新的社会文化,成为城市新名片。目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有石窟文化、彩陶文化及其他民俗文化景观,当前已经受到各个城市的关注,不仅因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因其能够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促使甘肃城乡发展建设体现丰富的城市精神内涵。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现状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但城市公共艺术文化表现出缺乏特色、重塑力不足等现象。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在西部大开发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成效。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公共艺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导致经济建设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公共艺术的重塑成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需重视的建设内容。

(一)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甘肃省当地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农村产业较多,农民生产、生活模式长期以来并未发生变化,当地乡村生产生活建设缺乏有效规划,使得当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公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量劳动力返乡创业,效仿城市现代化建设规划,但并未考虑乡村自身气候、地理条件等情况,大力开发农村资源,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二次破坏,使得乡村发展建立在破坏环境基础上。尤其在公共艺术重塑过程中,旅游形式环保力度不强,缺乏重塑特色。此外,由于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居多,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与生活习性差异导致当地群众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使得当地公共艺术沦为地方居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导致当地公共艺术留存下来的作品急剧减少,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比如风沙侵蚀、沙漠化严重现象,给当地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

(二)大众保护意识淡薄

当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对经济产业发展关注比较多,但对公共艺术的重塑及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使当地经济发展受阻,同时也使得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路径。比如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闻名海内外的敦煌莫高窟在网上被指出管理不当、风沙侵蚀严重等问题,主要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身处偏远地区,文物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公共艺术重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地方本土文化特色彰显不足,形式化较为严重。同时,当地社会民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公共艺术重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精力主要放在了经济建设及生产生活方面,忽略了当地公共艺术重塑和保护工作,从而造成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缺乏联动保护机制

重塑公共艺术的实质是人们对城乡公共艺术重新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如今,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带动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建设的热潮,使当地公共艺术内涵和外延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于是,当地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便盲目开发与规划,并与其他省市相比较。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在公共艺术重塑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部分政策与制度较为落后,导致城市公共艺术重塑较为困难。比如,甘肃兰州是裕固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兰州的雕塑主要集中于政府广场、公园绿地及沿河旅游风景线中,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区内并未建设与规划,导致公共艺术在空间架构上分布不均、影响力较小。同时,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重塑技术与新型重塑材料较为缺乏,比如对于雕塑、壁画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仅有政府单位在积极倡导,社会企业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经济发展建设方面,对于公共艺术重塑资金、技术等投入较少,政府与企业未建立有效联动保护机制。

(四)公共艺术重塑渠道较为单一

当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重塑已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地由于受气候、地理、经济等条件限制,逐渐表现出重塑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具体而言,当地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在重塑公共艺术方法运用过程中,仍采用开展宣讲会、组织乡村旅游等传统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塑作用,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部分地区还未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公共艺术重塑工作导致重塑范围太过狭窄且影响力较小,难以将当地公共艺术重塑拓宽到其他地区。同时,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于公共艺术重塑内容规划不够完整,仅认为城市雕塑、壁画景观等属于公共艺术,对于行为艺术、声光艺术等经过处理的公共设施都不在当地公共艺术重塑规划范围内,使得当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公共艺术重塑品种较为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塑渠道的拓宽。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策略

公共艺术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是公共艺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需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当地公共艺术重塑与保护工作,从提升人们思想素质、转变传统理念及重视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全方位探索城乡经济建设中公共艺术的重塑策略,激发社会群众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构建公共艺术浓厚的社会环境。

(一)重视环境保护,重塑魅力艺术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要获得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呈现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在公共艺术重塑的同时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可利用老街区改造政策,将公共艺术移植到老街区规划范围,设立环境监管部门并与社区管理人员相配合,共同解决公共艺术重塑周边环境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设立责任制,划定管辖范围并确保责任到人,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在行动中重视环境保护。比如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可根据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求不同种族群众进行自我管理,政府下放环境管理权利,仅需进行监督工作即可。

(二)转变传统理念,提升保护意识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全方位发展,首先应转变自身传统理念,将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与当地发展现状相结合,树立全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可将公共艺术相关文化内容、重塑策略及今后改革方向和近期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布,并为社会大众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群策群力,提升社会群众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其次,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还应专门培训一批专业化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公共艺术相关课程培训与实践指导活动,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最后,政府还可组织公共艺术文化活动,为群众免费放映相关视频或者影片,激发群众参与激情。

(三)联合多方力量,健全保障机制

公共艺术重塑战略应当将公共艺术放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出位置,以提升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自我恢复能力和协调能力。比如,对地方拆迁的新旧宅区、开放空间等特殊场所,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鼓励社会企业组织社会性投资,构建公共艺术重塑平台。同时,当地政府在公共艺术规划和构建中应与规划学、景观学等综合学科相结合,分析城乡公共艺术空间架构的规划方式;同时,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公共艺术转变为影像、视频、舞蹈及饮食等形态,开设艺术作品展览会,定期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从而更好地与社会群众生活相融合,彰显地域文化和个性艺术。此外,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可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当地公共艺术重塑工作。比如,政府和企业可合资创建公共艺术展览馆,政府选地、企业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可尽数归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为社会公共艺术重塑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四)构建公共艺术多元化重塑渠道

近年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发展之所以能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掘本土文化底蕴,突出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最重要的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意识到公共艺术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公共艺术重塑措施。但就现代社会发展形势而言,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重塑渠道仍面临渠道单一等问题。对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需积极探索重塑渠道,为当地公共艺术搭建“走出去”的平台,具体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公共艺术重塑微信公众号或者直播节目,定期在网上放映,吸引更多人了解当地文化、喜爱当地文化;同时,政府可邀请知名考古学家或者文物保护专家学者到当地对文物艺术品进行研究和保护工作,可利用AR技术和5G智能技术进行线上讲解公共艺术的相关知识,激发大众重塑公共艺术的思想意识。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范围越来越宽广,其功能和特点正在被许多地区所研究和界定,公共艺术作品逐渐成为体现特定区域审美标准的标杆之一。甘肃作为地域文化较为浓厚的省份,在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二者的内部联系认识水平还有待提升,比如公共艺术重塑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如今,乡村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当前公共艺术重塑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全面建设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公共艺术重塑与发展困境,应当采取公共艺术的方式进行艺术实践、艺术创新,以艺术文化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最终实现魅力乡村的建设目标。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