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容性的双重维度

作者:程彤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1-15人气:385

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展现出对不同思想流派的尊重与吸纳。立足我国现状,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持自身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特色的同时,协助各民族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这双重维度的包容性,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繁荣,也为现实中国社会的和谐共生做出了贡献。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容性的历史维度

(一)“大一统”是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政治追求

“大一统”思想是一种贯穿于中国古代王朝历史中的理念与实践,它深植于政治治理与文化传播之中,是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其一,“大一统”是君主保持政权稳定的必要策略。“大一统”的本质是为了“定于一”,君王为巩固自身的地位与国家的政权,让更多的子民臣服与效力,必须设法尽可能多的统一地域、理念。政治体制、思想观念上的“大一统”成为历朝历代君王治理国家、制定法律、管理经济、统治臣民的坚实基础。其二,“大一统”思想促进各地各族人民的交流与交融。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一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华各族人民情感深处的共同追求与价值认同,这一思想不仅强调着统一,更是蕴含着社会性与包容性,能够促进人们之间在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等方面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加深国家内部的联系与认同,促使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保持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

(二)“和合”文化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价值底蕴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秉持着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理念,为社会安定和谐、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春秋时期的齐国为例,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和合”政策。在政治上,他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联合诸侯,共同抵御外敌,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在经济上,管仲主张“通商宽农”,鼓励商业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另外,齐桓公和管仲还倡导“礼乐教化”,通过音乐、礼仪等手段,加强了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和合”文化倡导统治者以较为温和的手段处理社会问题与人民关系,相比于苛政,更加行之有效。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反哺“和合”文化,使中华文明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元素,通过吸收、融合与创新,推动“和合”文化不断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容性的现实维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容性贯穿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重要体现。

(一)民族融合在政策实施上的现实体现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提供了可靠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又让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社会事务,共同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保障该制度实施,我国作出多方面的举措。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保障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自治权。积极为民族自治地方提供财政、物资和技术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政治上的包容很大程度上可追溯到文化上的兼容并包。

中华民族文明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习俗,允许其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保留各民族本身的语言与文字,中华民族选择在差异中寻求共生,让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华土地的大摇篮里继续发展与弘扬。打破地区壁垒,加强各地区人民往来与交流,减少文化差异,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浸润下,共同培育了深厚的爱国、为民、创新、和谐等理念和精神,这些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包容性是深入人民骨髓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意识所在,更是全体人民倡导天下大同、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执着追求。这一追求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繁荣发展,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实践路径。

(二)和合共生在经济举措上的现实映射

政策制定的意义是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的经济利益,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中央出台了包括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等各类政策措施,以作为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政策的重要补充。

在金融优惠方面,主要包括降低贷款利率、提供贴息贷款等措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方面,广西金融系统依托扶贫特色产业,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探索形成了以“都安样本”和“罗城样本”为代表的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税收优惠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决定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进行减征或免征。具体措施包括对新办企业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三年,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所得税可以减按15%征收,并享受减免40%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总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包容性是深入人民骨髓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意识所在,更是全体人民倡导天下大同、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执着追求。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