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漯河职院机电专业示范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作者:李绍鹏,赵艳平,陈艳伟,张新伟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06人气:123

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技术创新的迅猛步伐,高职教育正承担着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企业对人才素质标准的与日俱增,高职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力求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更全面的职业素养。本在探讨专业与产业高度对接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等途径,改进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并为培育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理论基础

(一)专业匹配产业的理念

高职教育的专业构建应紧密对接行业发展趋势,而非让行业适应教育的发展步伐随着产业的不断演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持续升级,这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规划上展现出足够的灵活性,积极适应行业的具体需求。这种以产业为导向的匹配策略,着重于专业设置与产业关键岗位的对接,保障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职场,防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偏差,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

为了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高职教育必须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采纳政府、学校、企业三者联合协作的新模式,以此保障人才培育计划与行业步调一致。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步入职场的竞争能力,也能够为各行各业输送熟练技术人才,从而增强产业、教育与科研结合的成效,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模式

作为现阶段高职教育领域培育人才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方向,着重强调院校与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联合作用。该模式将职业技能认知、职业身份认同以及职业技能娴熟三大环节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知识汲取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进而塑造出卓越的职业素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帮助学生对于所属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内在认同感的培养。

通过实施工学一体化,将学生学习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对接。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安排,学生得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中亲身参与生产活动,进而更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必须融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策略是依据行业职位的具体要求,打造分三层次的递进式人才培育架构,分别是职业感知、职业认可以及职业技能三个阶段。在职业感知阶段,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职业认可阶段,学生将步入企业进行实习,并参与具体项目的执行。而在职业技能阶段,学生将通过持续的实操训练和行业专家的辅导,增强自身的操作技能。

例如,漯河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示范改革项目中,校与周边企业携手共建,实行“企业导师+学校教师”的二元导师体系。学生得以在企业内部参与项目研发与实际生产操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精准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

(二)教学体系与课程结构的优化实践

提升教学质量和课程架构的方案,应当紧跟行业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提议摒弃传统的学术课程模式,采纳以行业生产流程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学生在投身于实际行业项目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程,进而将这些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场综合素质。

例如,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革过程中,精心打造了一门名为“自动化生产线”的新课程。让学生投身于企业生产线的规划、组装以及优化流程,实时监控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并在课堂教学周期性地交流现场操作中的心得体会。这一做法不仅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向企业界输出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方法和途径的丰富化策略应聚焦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运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战能力。校企融合的双导师制,将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与实效性。

例如,液压与气动课程引入了以项目为载体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投身于真实项目的规划与执行,每个小组负责从构思方案到动手实践的全过程。通过与行业师傅的深入交流,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结论与建议

深入剖析高教育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跟着产业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核心策略。根据“产业的脚”来做“专业的鞋”,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唯有使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同步、同频,高校方能锻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教产匹配”学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未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多元化教育理念至关重要,以适应行业变革的步伐。针对高教育中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建议院校不断调整和升级课程设置,力求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步伐,实现专业产业的无缝对接。院校需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寻求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新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