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体教融合:江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作者:刘洋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09人气:310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旨在打破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体育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对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而言,体教融合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体教融合有利于提高竞技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文化教育。这使得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体教融合将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运动员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文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体教融合有助于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数。通过将体育融入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中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竞技体育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质量,还能为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最后,体教融合能够促进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体育和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体教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共同繁荣。

一、江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江西省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江西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然而,江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目前,江西省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专业体育院校和体校,这种培养模式虽然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同时,由于选拔渠道相对狭窄,导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数较小。另一方面,体教融合程度不够。虽然江西省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体教融合的尝试,但总体来看,体育与教育之间的融合还不够深入。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还不够紧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效果还不明显。此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这也制约了江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江西省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政策是推动体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江西省应出台一系列支持体教融合的政策措施,明确体育与教育部门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同时,加大对体教融合的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江西省应探索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继续发挥专业体育院校和体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普通中小学和高校的体育教育优势,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社团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竞技体育人才。江西省还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体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普通中小学和高校设立体育特长班,选拔有特长的学生集中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体育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和比赛机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江西省应提升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整体水平。

(四)推进场地设施建设  

场地设施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江西省应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硬件条件。一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满足学生锻炼与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市民和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场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五)深化体教融合内涵  

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与教育的简单结合,更是一种理念与文化的融合。江西省应将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举办体育文化节、知识竞赛、体育明星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同时,推动体育文化进社区、企业、农村,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参与体育,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三、结语

  体教融合为江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江西省应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新路径,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场地设施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内涵,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为推动我国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