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原则。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之中,是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贯彻好、落实好这一要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体现课程性质
宣传好、讲解好党的历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职责。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新时代以来的一件大事,必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来审视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其精神,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党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决定的历史背景、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这显然更加有利于体现“纲要”课的课程性质。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贴近现实是“纲要”课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凝练出一系列新论断,将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新论断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其传递给大学生,既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新论断提出的重要性,也从当前中国所处的关键时期了解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新论断的战略意义,从而实现“纲要”课教学内容的拓展。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是“纲要”课教学目标之一。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通过对党在历史关键期,自觉运用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有效把握主要矛盾,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主动的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而实现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基本路径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必须结合“纲要”课的课程定位、教材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科学、融洽、有机的融入。
(一)与课程定位相结合,制定教学目标
“纲要”课作为一门通过历史教育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思政课,其课程特色主要在于讲好国史国情、讲好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从这一课程定位出发,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其重心不在深入讲解、剖析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而应从其课程定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野来审视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其精神。因此,结合“纲要”课这一课程定位,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二:一是应讲清楚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其在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的历史地位;二是应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与教材体系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从“纲要”课教材体系来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其中,应符合各章总体布局,与重点章节,如导论、第九章、第十章相结合。作为课程导论,主要将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介绍之中。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主要将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的新论断融入其中,如“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核心章节,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情况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可融入到本章之中。与教材体系相结合,既保证了“纲要”课的课程特色,也体现了课程内容随时代发展及时更新的要求。
(三)与教学重点相结合,设置教学案例
讲好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是“纲要”课教学重点之一,课程教材第九章、第十章是讲好这一问题的核心章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这10次党的三中全会都是围绕改革这一主题展开的。因此,结合“纲要”课讲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重点,可以设置“改革开放中的历次党的三中全会”教学案例,梳理历次三中全会的主题、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这一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从党历史上的三中全会这一视角,梳理清楚中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伟大历程,理解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可以使学生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要,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联系。
(四)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拟定讨论议题
要使学生加深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光靠教师讲授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与教学方法相结合,采取案例式、研讨式、对分式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拟定好讨论议题是关键。为此,可以设计“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为什么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什么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等议题,让学生在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基础上,通过小组研讨、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等环节,使其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去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论断,进而加深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五)与教学手段相结合,布置教学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纲要”课教学,还应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比如,通过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列为学生课前阅读任务或者课后参考资料并设置主题讨论,通过在线平台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和平台主题讨论参与情况了解学生阅读的深入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布置学生经典诵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还可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纲要”课的课内、课外实践教学任务,通过布置课前10分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演讲、思政微课,课后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撰写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而进一步实现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总之,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必要的,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在加强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使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纲要”课教学中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