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华州三王”生平与作品考

作者:屈亚文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10人气:359

历史上文学团体的大量形成一般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不同时期的文学团体,有助于快速的把握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态和时代的审美特点,并在对比中揭示文学作品特定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清代诗歌的繁荣,表现为流派众多,且地域性鲜明,异彩纷呈。如关中三李、河朔诗派、江西四才子、岭南三大家、江左三布衣等等,不胜枚举。对于清中叶三秦诗人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中四杰”、“关中五虎”、“三秦诗派”、“洮阳诗社”这些团体对于关中自李因笃、屈复后,卓然一大家”,“知名海内者三十年”的王志湉未有提及,更无有关“华州三王”的研究信息。

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试考证“华州三王”的生平和作品,以期有助于清代陕西诗歌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华州三王”的来历

“华州三王”清代陕西华州王氏家族中同辈的三位诗人他们是关中知名诗人王志湉,其胞弟、诗人和书法家王志瀜,还有其舍弟、诗人、学者、金石学家的王志沂。“华州三王”以其深入的诗文创作实践,出入诸家,不拘一格,艺术上美境,以诗名鹊起于二华之间。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创作小团体,他们交往密切,志同道合,经常组织诗文活动,以诗会友,即使相隔千里,也常常寄诗相唱和,相互砥砺切磋,名噪一时,在嘉庆、道光间的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华州三王”的提法,有一个形成过程。清代嘉庆、道光间人、戏曲作家、诗人谢堃在其作品春草堂诗话》卷三云:“余常欲观华州‘二王’诗,不可得。‘二王’者,谓千波、幼海两先生也。今春汤抚叅贻汾寄到两先生诗集,一系千波学博《㻬琈山房诗稿》,一系幼海观察《澹粹轩诗草》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张其春1913-1967),在其收藏的《汉南游草》序后朱笔题字云:“‘华州三王’者,王志沂纂修《陕西志辑要》,撰《三南纪游》,其兄王志湉撰《㻬琈山房诗稿》,王志瀜撰《澹粹轩诗草》。鄞县张其春记于复旦大学,民国三十六年春。囿于笔者所见,这则是“华州三王”的最早最明确的提法。

分析可知,“华州嘉庆、道光间人的评价,意味着“二王”的诗文创作在当时就很有影响,以至于被并提。这和当时他俩都把自己的诗集《㻬琈山房诗稿《澹粹轩诗草》结集刊印流通了有很大关系。而“华州三王”的提法,近代才有。笔者分析,可能是近代人们进行地方志古籍整理和研究,从《陕西志辑要》才发现了王志沂诗文作品《汉南游草》,研究发掘出其价值,认为其与兄长“二王”有一比,才有了“华州三王”的提法。其实,当时王志沂就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但并没有把自己的诗作集结成独立的诗文集刊行存世。这在《㻬琈山房诗稿》中就可以印证。《㻬琈山房诗稿》中王志湉提及王志沂(字鲁泉)有近二十处之多,如《鲁泉弟》《寄鲁泉舍弟》《诸泉弟》《夏夜与鲁泉弟陶园纳凉》《鲁泉弟緑天阁落成,约余与关易轩、陈凤岭同往赏之》《鲁泉三弟携四弟归,问之,始知六弟堕车伤足,羁留同州,既归,赋此示之》《仲春与友人至太平峪白衣菴看杏花,和鲁泉三弟韵四首》《二月二日月轮上人过访,介爲鲁泉买谷口竹园数亩》等,可见当时王志湉和王志沂就同门交好,相互参与对方生活,常常创作诗文,评道论文互相切磋。当时华州有名秀才赵浣瀛评价王志沂骚坛牛耳持,关西获领袖。著书乃等身,千言援笔就。清中后期关学大儒李元春评价王志沂继之以诗謌,鲜明奥而透。大哉笔如椽,岩壑恒在宥。颜谢才非奇,李杜今乃又。”可见评价之高。后来王志沂要刊印《陕西志辑要》,顺便把自己道光三年考察汉南在一个多月里所写的诗文集汉南游草刊印了这才让我们可以窥见王志沂诗文的魅力和价值。

二、“华州三王”生平与作品

(一)王志湉的生平与作品

王志湉《清史稿》无传但在光绪《三续华州志》卷之七第一一六页和咸丰《同州府志》卷三十二《列传下二》第五十二页均有其传记,考证这些相关信息,结合王志湉作品《㻬琈山房诗稿》内容对王志湉生平梳理如下:王志湉字千波,华州西关里人,清代陕西关中知名的诗人,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卒于道光十四年他是河间知府王用锷长子,冀宁道志瀜长,又是乾隆时期著名廉吏王士棻王志湉年少即为诸生,随父读书任所,饱学诗书,才高气清,善作文,兼好古作,咸丰《同州府志》识与不识,皆呼之曰征君。光绪《三续华州志》“见者识伟器”。但时运不济,省试屡试屡困于屋,不得遇。因为父亲亡故,母亲在堂多病,弟家境颇为艰难,二十七岁的王志湉就主动弃举子业,以一身力持家务,支持专意仕途嘉庆元年获得李玉符刺史知,举孝廉方正志湉游湖湘,壮溯河汾。饱览山水,表彰古迹,义气廓然。他归籍后筑㻬琈山房于少华山下,啸傲烟霞,守恬养素,常常同好者唱酬闲散真人。王志湉身后二子王曾寿和王恒寿,去世后葬于“州东关南路”家族墓地父亲“王顺德府用锷”、弟“王观察志瀜”墓地亦在此。光绪《三续华州志》卷之十一第三五十页和第三五四页《封典》载:嘉庆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王志湉以弟志瀜蒙奉政大夫山西绛州直隶州。”“咸丰十年三月十一日,王志湉以子劭曾蒙封奉政大夫。”

王志湉诗集有《㻬琈山房诗稿》八卷《补遗》一卷附《唱和诗》一卷版本清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七年并门刻本。国内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博物院、安徽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版本的不同印本。王志湉玉华山馆稿清道光六年刻本七套全部存藏于大荔县文物旅游局。

)王志瀜的生平和作品

王志瀜在光绪《三续华州志》卷之六《人物志上一》《同州府志》卷三十二《列传下二》有传,在清咸丰二年刻本《同州府志》、清道光十年刻本大同县志》、王志湉《㻬琈山房诗稿》有片段记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名权威资料》收录有王志瀜信息雷建军清代华州杰出人物王志瀜》有专题介绍。梳理相关信息如下:王志瀜,号幼海,小名峭石,华州西关里人,河间知府王用锷次子,知名诗人和书法家生于乾隆二十九十二月二十日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乾隆六十选蓝田教谕。在任上因偕力防堵教匪骚扰蹂躏境内有功,被保荐广西雒容县知县,但因丁母忧,未抵任。嘉庆十四年,直隶广平府威县知县,后调补山西灵石县知县,在任八年,兴利除害无虚日,颂声洋溢。后山右代理霍州,调阳曲,升綘州直隶州抚军,密保擢大同知府,调太原府知府,旋膺特简放四川川东道,莅任未几,复调山西冀寗道三署按察使司事。期间,因操守清廉被皇帝嘉奖,但最终因为太谷白石案部议降调,于是病免。后来主讲丰登书院,成就后学众多。

《三续华州志》卷十二《艺文志》载,王志瀜著作“《王虚舟论书》《语》《遵黄录》二卷、《澹粹轩诗草》四”,检索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王虚舟论书》《语》未存不排除书名另有称,或者已佚,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刻本《遵黄录》,但并非二卷而是不分卷;澹粹轩诗草》非四,而是《澹粹轩诗草二卷澹粹续草不分版本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刻本清道光九年刻本另外,发现王志瀜纂修清黄宪臣编次清孙贻谟参订嘉庆灵石县志十二卷版本为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存藏于蒲城县图书馆。王志瀜为了修志,“广约曲求,旁搜汇括,易其词,核其事,正其体,疏其目,远而有征,近而不秽”做到了固本清源,使其所撰之志后世评价较高。

另外,王志瀜深受家族“家富名帖”的熏陶,收藏和研究金石碑帖,钟情书法雷建军《清代华州杰出人物王志瀜》提及其收藏宋拓夲颜真卿《多宝塔碑》《瘗鹤铭》长达三十余年,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当时人评价王志瀜书法作品有烟霏雾结、凤龙翔之势,当代所重

王志瀜年存在争议。《三续华州志》《同州府志》《人名权威资料》均记载,王志瀜道光十八年卒于家。雷建军清代华州杰出人物王志瀜》提及,1996年修建西潼高速公路时,在柳枝镇泉护村老城北张氏祖坟出土王志瀜为好友张成伟撰写“皇清介贡元成伟张公墓志铭”。经过对碑文研究考证,发现此碑文是王志瀜道光三十十二二十日为好友撰写的,当仍身体硬朗,才思敏捷。并且获悉王志瀜于道光二十八年告老还乡的。这个新的考古资料显示,王志瀜卒于道光三十以后,而非道光十八年。王志瀜身后有子王劭定。王劭定,字静山,例贡,官兵马司副指挥,浙江任袁浦塲盐课大使,蒙封儒林郎。

)王志沂的生平和作品

王志沂其事在《三续华州志》卷之七《人物志上二》之《处士》有些许介绍,《同州府续志》《陕西志辑要》的李元春后序、《关中汉唐存碑跋》的序跋、《汉南游草》和《三南纪游》有零星信息,考证梳理,择其大端,整理如下:王志沂,字鲁泉又一说号鲁泉,清代陕西华州西关里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卒于道光二十五十月二十五日以前出身例贡候选员外郎,嘉庆间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清代陕西著名学者,诗人,金石名家。王志沂身为乾隆朝着名廉吏王士棻的长子,幼承家学,接受严格良好的教育加之生性聪明,敏而好学,十二岁时,“捐员外郎,在京候补”后又“随父督学任所,卷六年。父亲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寄予殷殷期望。王志沂耳濡目染,获得难得严格的历练。随着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他逐渐养成了务实求真、讲求经世致用的思想己欲“自奋功名”,建功立业。于是绩学工文,文章政事之才俱重一时。宦游考察,平生车辙半天下。但仕途止于兵部职方司郎中,此后一直时运不济,髪白不得遇”,抱负未能施展。道光二年,接受陕西巡抚卢坤陕西延榆绥道道台伯焘的先后延请,自京城归里馆,寓长安节署,留心秦事,政资同时,继续醉心于整理国故,搜罗汉唐存碑,临摹研究著书,编修方志,録医书,并创作诗文大约六旬后,王志沂回到家乡耕读教子,与兄弟友人徃来唱和,逍遥山林。王志沂卒年未见确切记载。身后二子,长子王逢寿,垫江县知县;次之王逢禄,官甘肃巩昌府经厯光绪《三续华州志》卷之十一第三五一页《封典》载;“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王志沂以子逢寿蒙赠奉政大夫。”因为此处用“赠”而非“封”,可知此时王志沂已卒。王副郎志沂公墓、王巩昌经厯逢禄公墓、王垫江逢寿公墓,俱在州东关路南家族墓地。

王志沂的作品众多。游滇南,壮溯江南,老巡汉南,皆留下诗文,有《滇南纪》一卷附《东还纪》一卷、《江南纪》一卷、《汉南纪》一卷、《游汉南诗》一卷存世。作为一位方志名家,“简而不遗,颇便检索”的《陕西志辑要》七卷。作为金石名家,他嗜金石,精法帖,成《关中汉唐存碑跋博考史传详细一百四十余种碑之时序、标地、其人世系等,公正评述字形书法补毕书之阙漏”,“播深盛艺林。他对医学也颇有研究,萃集各种医书,摘其切要,録成《医学摘要

三、“华州三王”钟情翰墨的家族传承

“华州三王”出身华州名门望族家族在清代先后有三人考中进士,四人考中举人,二十多人为官四方,可谓世代业儒,轩冕相袭。王氏家族虽是官宦世家,但恪守耕读传家之道的同时,世世护持着诗书传家的传统。其家风淳厚风雅书香盈门,历代多人钟情翰墨,笔耕不辍。有名可考的著述如,二世祖王荣诰修撰《临汾志》,其诗作《清凉山寺》《登王庒观音堂》和散文《新开永丰渠记》存世;三世祖王振祚存世有的《建兴隆桥碑》和《重修兰若寺碑》;四世祖王帷筹修撰《祁邑志》;五世祖中王廷城有《暮春银麟郊游》《晚眺》二首诗存世。二王父亲王用锷友《重建南台书院序》存世。王志沂父亲王士棻亦长于文章,纂有《纂修律例》。真是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作为世家的王氏家族,自觉承担着“诗书继世”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

四、“华州三王”诗歌的价值

“华州三王”自觉筛选和重构着家族的文化记忆,世其家,继其统,守其业,把诗书传家推到一个新高度。“华州三王”的已知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地方志、书法论著、医学著作等众多体裁,只就诗歌来看,不仅存量巨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时人评价甚高

王志湉诗作一千多首王志瀜存诗五百多首,王志沂只存留二十八首行旅诗,但出经入史,首首明艳动人。“华州三王”忧心民生,不忘使命,展现深沉的济世情怀,让人由衷佩服。其诗歌内容涉及民生疾苦怀友思亲、咏史怀古记录乡间耕种生活、唱和赠答、阐发诗学见解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嘉庆道光时代的见证,所谓一门之文,一代之史。“华州三王”的诗歌也是这个时代诗人一生诗心的见证。透过他们的浅吟低唱,不仅可以再现清代嘉庆和道光间民众生活画卷社会状态和士人精神风貌,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足以帮助我们考订其世,具有“诗史”价值。对于研究清代诗歌的渊源流变、清中期文学和文人、宦游文化,乃至文化群落等多学科研究,具有拾遗补缺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