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问题之浅见:现状与未来思考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内容创作领域,应用广泛——从图像美化到文本与视频生成皆有涉及。这一融合虽提升了创作效率、带来创新可能,但也在版权领域引发极大挑战。其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关乎创作者权益、技术创新激励及法律规范适应性等多方面,成为各界聚焦的热点。
一、技术路径展示
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中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传统创作模式主要依赖人类创作者的独立构思与手工劳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形式完全由人类智慧主导。
随着技术演进,计算机辅助创作工具如全民K歌、美图秀秀等逐渐兴起,这些工具通过预设算法和模板,为创作者提供便利,弥补了其在专业技能或创意灵感方面的不足。
进入协同创作阶段,Suno、Stable Diffusion 等工具展现出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它们能够与人类创作者紧密配合,根据人类指令生成多样化内容,进一步推动创作效率的提升。
如今,人工智能独立创作能力显著增强,以 ChatGPT 为代表的文生文模型、Stable Diffusion 等文生图模型,以及新兴的文生视频、文生三维模型等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能够在几乎没有人类直接干预的情况下生成高度复杂且看似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这使得创作过程中的人类显性参与度趋近于零,而人工智能的主导性愈发凸显,版权归属的界定也因此变得愈发复杂和模糊。
二、相关规则列举
我国在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问题上积极布局相关规则体系。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明确了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战略方向。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针对机器人创作版权归属问题提出立法呼吁,凸显了司法机关对这一新兴问题的关注与前瞻性思考。
2023年,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了服务提供与使用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及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024年,相关学者提出的《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则从学术研究视角,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原则、使用者披露义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立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规则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细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如何确保可操作性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等诸多挑战。
三、司法案例举例
近年来的一系列司法案例展现了法院在处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问题上的探索历程。
2019 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菲林诉百度侵害版权案确立了作品需由自然人创作完成的重要原则,同时明确计算机软件研发者和使用者在署名权方面的限制,为后续案件审理提供了基本的判断准则。同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腾讯诉盈讯侵害版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则进一步深入,不仅认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构成作品,还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独创性判断步骤进行了探索,为同类型案件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参考。
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百度诉子乐科技不正当竞争案将关注点拓展到智能产品语音指令领域,通过裁判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良性竞争。
2023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魔珐公司与四海公司版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针对虚拟数字人相关权利进行了细致界分,明确了当前法律框架下虚拟数字人在版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地位。同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李某诉刘某侵犯版权案首次认可自然人利用AI绘画大模型生成图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享有版权,这一判决对于鼓励AI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2024 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新创华公司诉某 AI 公司侵害版权案则聚焦于AI平台的侵权责任,虽然部分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但为AI平台在版权保护中的责任界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案例,反映出司法实践在不断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合理的版权认定标准。但是,由于技术复杂性和法律滞后性,不同案例之间在判断标准和结论上仍存在一定差异,亟待进一步统一和完善。
四、发展前景展望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极为迅猛的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其生成内容的权利认定与分配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它对传统版权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此,既要大力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前行,又要谨慎防范各类风险。知识产权界需深入总结经验、深刻反思法理,积极探索法律重构路径,构建完善版权保护体系,达成技术与法律的平衡。在版权挑战问题多发的现下,全社会应共同发力,共同应对挑战。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