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作者:马欢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30人气:242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其兴旺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文化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保障,它不断为一个民族的进步注入活力与生机。“三农”问题仍然是极其重要且尤为艰巨的一个任务,农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依然是很迫切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狠抓农村文化建设的这一任务,让广大农村的文化水平能够有一个质的提升。截止2021年,中国的农民还有大约5.57亿人左右,中国的农民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仍然很大,且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因此,农村的振兴是民族振兴的关键一步,建设现代化的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步。最后,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农村要想振兴,首先应该让农村的建设者学习到先进的文化。

一、新媒体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充分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日常接收信息、社交、娱乐的主要阵地,让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接受的内容更多样化、更随心所欲,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的人开始利用自媒体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等。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更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发布到自媒体平台上,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农村存在的落后思想和不文明行为也通过短视频暴露出来了。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在抖音短视频上,出现大量以低俗、恶搞等风格来赚取流量的农村为背景的短视频,使短视频让受众对农村产生了负面印象。以抖音用户“淮北三哥”,他是安徽农村的农民,以低俗的、装疯卖傻的搞笑视频为主,却人气极高。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红村”是指那些通过自媒体平台被大家所熟知,依托当地的特色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来观光、消费的村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向城镇化的转型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不同的景观文化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断碰撞,接踵而至的是乡村内部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的多重变化会引起居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心理的改变。在网红村建设过程中,使得村子商业化严重,弱化了网红村原住居民对村子的情怀。再者,村子传承了几代人的特色民俗文化随之消亡。以陕西的白鹿原民俗村为例,随着陈忠实的《白鹿原》被影视化并且大火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始受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喜爱,2016年,村子的日接待量达到15万人次,村子里以一条仿古街、白鹿原影视城、游乐场,商业化严重、完全看不到当地的民俗文化,截至2019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日接待量已经不足千人,如今的村子已经破败不堪,人迹罕见,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二、新媒体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健康文明上网,对于网络上农民的不文明行为,必须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让农民群众看到榜样身上的高尚品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农民群众心中。在抖音短视频中,有一些极具教育引导意义的视频,以用户“赢得芳心”为例,他们的视频主要内容由来自四川农村的四川小伙和他的女朋友、自己外婆日常的小故事和四川地道美食制作组成,在结尾处会相应地表达出一些正能量地生活道理,视频中尽显着长幼有序的中华传统美德。自媒体短视频作为当下社会中极具影响力的媒介,相关短视频企业就应该大力让具有教育引导的农村短视频创作者成为主流,让农村三俗短视频“限流”,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短视频的审核力度,对农民在互联网上的不文明行为及时阻止并加以批评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党在领导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更应该扎根于农村。这些民俗文化是数辈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形成的风土人情,因此,首先要让农民认可传统的文化,他们应该为是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文化的第一继承人而感到骄傲,提高农民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此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在充分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看作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将其视为阻碍发展的障碍,充分利用网络把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来,挖掘历史资源、利用天然的自然资源,让传统文化激活农村的活力,建设更多百花齐放的网红村。例如,浙江云松村,利用当地的茶文化打造了“云上小官”和“茶文化体验馆”还有古台门深处的咖啡馆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在茶园旁边售卖手工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总之,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