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定向

作者:刘利峰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1-04人气:184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共同体现的内涵是平等,富裕是相对贫困而言,是效率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共同富裕展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本质上是平等与效率的统一,具有社会主义定向。

一、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内涵

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聚焦人的发展。刘同舫指出,“共同富裕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激活”,也就是人从资本逻辑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人与人之间从形式平等走向真正的平等。共同富裕揭示的是人类社会走向效率与平等相统一的高级阶段,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财富的累积。人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本身就是财富的累积,马克思接着指出,“真正的财富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财富的标志不是静态物质的多寡,而是指人本身生产财富的能力。未来社会中的富裕决不是指简单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富裕指的是个人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既形成于并体现在劳动过程之中,也在劳动过程之外,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合而为一的,个人发展能力的最重要尺度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自由支配时间的前提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逻辑的彻底转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工厂制度时指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资本和劳动是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也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资本是第一位的,一切要素都量化为资本、服从于资本,资本与劳动的结合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而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逻辑服从于人的发展逻辑,资本与劳动尽管形式上也是雇佣关系,然而,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与资本主义的私人资本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根本差别。

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根源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是在政治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上。财富富裕的人不仅发展机会较多,而且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往往享受优质资源,而财富匮乏的人相对享受的资源就较少,而且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劳动上,个体发展所需的时间较少。

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生产能力是在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社会的生产能力不仅包括人的生产能力的总和,而且包括消费、分配、交换和流通等环节。消灭私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后,为消除贫富分化提供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资本增殖。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个人生产力的总和,“活劳动”占据主导地位,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属性,“死劳动”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提高社会生产力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定向

资本主义通过福利政治、信用理论、金融霸权等方式试图弥合这种贫富分化,尽管提升了社会最底层群体的福利待遇,然而只是将贫富分化的矛盾转移到了世界上其他欠发达地区,不仅不可持续,而且贫富文化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正如皮凯蒂指出的,“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应归于政治机制而非经济机制。”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共同富裕都是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

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具有实践性,不仅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把握,这种把握尽管具有一定的理想性,然而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观瞻。从共同富裕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论证了资本逻辑具有历史性,资本逻辑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必然要让位于人的发展逻辑,从资本增殖为核心的强制进步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共同富裕就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而生产能力的内涵是广泛的,既包括狭义的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包括生产过程之外的精神生活富足。

从社会主义实践上看,列宁在建设苏维埃过程中,通过新经济政策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富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矢志不渝推进,根据马恩经典作家描绘的公有制生产方式,学习苏联,通过“三大改造”完成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人人平等。1953年,毛泽东探索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形式,通过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农民普遍走上富裕的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论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重、轻、农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农业是发展工业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好了才能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而农业发展最受惠的是农民群体。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推进“三农问题”,推动社会最底层群体走向幸福生活本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举措。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提出了四个阶段,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实现全面小康,从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到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相对前一阶段的全面小康而言,又是相对中等发达国家发展而言,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被平均”,而是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党中央将浙江省设立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探索共同富裕的经验。设立共同富裕示范区并不是其他省份不推进,而是同时都要推进,只是结合各自的基础和条件,每个地方推进的时间和安排不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不仅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基础,而且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经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决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从生产和分配消费等多个维度推进共同富裕。在某种程度上讲,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低层次的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落下”的如期兑现更是对其进一步澄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定向不只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在实践维度上证明。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