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抬头”到“点头”的教学改革路径初探
一、抬头:激发学习兴趣,构建互动课堂
要让学生的目光从手机、课本之外“抬头”,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创新,首要任务是让课程内容“接地气”。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程,用鲜活的事例替代抽象的概念,使理论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引入学生关心的就业、创业、国际关系等话题,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其次,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讨论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沉浸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从而主动“抬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思考:引导学生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
构建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判,甚至是“异见”。教师应成为引导者而非评判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声音,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辩证分析。当学生愿意“抬头”关注课堂内容时,下一步便是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争议性的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思辨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能促进其价值观的成熟。同时,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参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思想碰撞与融合。建立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学习社群等,为学生提供持续讨论的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适时参与讨论,既保证讨论的深度,又避免偏离主题,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成长。
三、点头:达成情感共鸣,实现价值认同
从“思考”到“点头”,关键在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情感共鸣的达成。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讲述感人故事等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温度,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论最终要指导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课堂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通过亲眼见证、亲身体验,学生更容易从心底“点头”,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抬头”到“点头”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化。学生由“抬头”而“思考”,由“思考”到“点头”,最终实现知识与信仰的双重升华,它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成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坚实阵地。
文章来源: 《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