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机制构建与实践策略
安徽拥有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徽文化、黄梅戏等。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意义深远,这不仅能传承文化基因,还能提升安徽文化的软实力,为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以推动安徽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勇立潮头。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机制构建
在教育传承机制方面,安徽应着力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小学阶段,通过编写充满童趣且图文并茂的安徽传统文化启蒙读物,讲述如“六尺巷”等经典故事,将文化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间。同时,开展校园民俗文化节,让学生在欢乐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中学时期,深入讲解徽文化、皖江文化等知识体系,并将其融入历史、语文等学科教学。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非遗传承人,如安庆痘姆陶器制作艺人,亲身体验陶器制作过程,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直观认知;高校则依托丰富的学术资源,设立与安徽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与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开展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如徽州宗族文化等课题,以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定期举办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如邀请徽学研究专家剖析徽州文书的历史价值,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为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高校、科研机构应合力打造安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运用高清摄像、三维重建等数字化技术,对黄梅戏、花鼓灯等濒危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记录,并建立详细数据库,包括表演视频、艺人访谈、剧种历史文献等资料,永久保存珍贵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其起源、发展、艺术风格与传承路径,出版系列学术著作,明确文化遗产价值与特色;制定严格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标准,明确古建筑、古遗址修缮规范与流程。如对徽州古村落的修复要求采用传统材料与工艺,确保其原始风貌得以保留,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素材与理论基础,确保传统文化得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策略
安徽应以“魅力徽风皖韵”系列文化活动为核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在民俗展览方面,汇聚全省各地独具特色的民俗物件,如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等,配合生动详实的图文介绍及现场演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安徽民俗风情;文艺演出则精选黄梅戏经典剧目、淮河锣鼓等节目,邀请知名艺术家与民间艺人同台献艺,展现传统艺术魅力;传统技艺展示区,设置宣纸制作、徽墨炼制等互动体验环节,增强观众参与感。
本地高校与职业院校应紧密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如开设文化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专业;院校与当地文化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企业资深员工入校授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的定向培养;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文化产业人才论坛、项目对接会,促进人才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智力支持,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事业迈向新高度。
在社区层面,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普及行动。社区文化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徽文化讲座,讲解徽州宗族文化、安庆黄梅戏历史等知识;传统技艺传承班邀请民间艺人传授芜湖铁画、舒席编制等技艺,居民亲手制作作品,增强文化体验;组织民俗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比赛等,鼓励居民传承民俗文化,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社区文化广场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宣传栏,展示社区居民的文化创作成果与安徽传统文化知识,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激发民众文化自觉,夯实文化自信群众根基,推动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民众生活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结语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意义重大,而通过完善机制构建与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其创新发展。未来,需持续努力,让更多人领略安徽文化魅力,传承创新文化成果,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文化自信建设贡献安徽力量。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