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一论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目前,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面临着产业升级缺乏人才支撑、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概述
(一)国家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其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其后,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2019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新工科建设全面推进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意见》,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形势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目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农业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此外,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高校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为乡村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等工作,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环境约束趋紧
1.宏观政策趋紧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但宏观政策的环境风险也在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要素制约
资源要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村地区资源要素供给相对不足,金融支持不足、技术平台匮乏等,这些问题限制大学生在乡村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
3.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乡村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往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内在激励机制不足
1.动机取向不一致
不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动机取向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出于就业压力或追求个人利益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而投身其中。这种动机取向上的差异会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效果。
2.培训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和专业的指导老师。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3.支持体系不健全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仍有待提高。政策宣传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等,都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那些在乡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支持体系挑战。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难以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帮助。
4.评价制度不科学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和不准确,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发挥和项目的推进进度。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
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
(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1.强化创业外部环境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创业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措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等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中来构建乡村振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业导师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创业项目等措施来改善乡村创业环境。制定并执行公平竞争的政策来维护市场秩序等措施来优化外部环境建设。
2.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应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市场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保障市场主体的发展。通过职能转变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外部环境建设。
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通过搭建平台、提供信息、组织培训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外部环境建设。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1.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构建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学校应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到乡村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对乡村情况的了解,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加大对学生的创业贷款扶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4.建立大学生创业信用体系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评估。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违反诚信原则的学生进行惩罚。
5.优化大学生创业服务模式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设立专门的创业辅导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创业信息和服务资源。
6.推动“双创”教育常态化
学校应将“双创”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内生动力引擎
1.强化自我认知与目标制定
学生应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加强自我管理与情绪调节
学生应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疲劳。同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外部环境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面对当前存在的外部环境约束和内在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强化创业外部环境建设、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乡村人才培育机制等多措并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