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以北疆文化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作者:包文学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8-15人气:5

 摘要:北疆文化建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北疆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思想、行动和旨向三个层面入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推动北疆文化建设的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指向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建设方向上的正本清源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文化思想的指导原则,确保北疆文化建设的导向正确无误,路径稳定可靠。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善文化工作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北疆文化建设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建立和健全文化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二是必须强化对北疆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工作。应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团队,深入探索北疆文化所蕴含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核心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与实践需求,对北疆文化建设面临的关键理论问题及现实挑战进行系统研究。此举旨在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准确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指出北疆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论方向。从宏观角度把握北疆文化建设与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确保文化建设与地区发展同步进行,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有机融合,保证其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秉持“两创”方针,实现行动上的与时俱进

  北疆文化建设应深入贯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确保文化建设之新。具体行动中,需从时代、国家、地区三个视角进行综合考量,深刻把握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和创新性发展的紧迫性。一是从时代角度来看,北疆的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现代元素和理念,确保北疆文化建设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而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打造以“北疆文化”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文化传播平台,开发“北疆文化”App,建设北疆文化数字博物馆等。二是从国家层面,北疆文化建设必须与国家整体的文化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是为了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伟格局,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也能够丰富国家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积极贡献。最后,从地区视角来看,可以结合北疆地区丰富的独特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北疆文化品牌”,不仅能够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从而推动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三、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文化为民

  一是北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所有创作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都能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情感。北疆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可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的生活状态,聆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创作出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要在形式上贴近民众,更要在内容上反映民众的生活现实,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愿望。这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二是北疆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应通过组织和推广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例如艺术表演、民俗展览、文化讲堂等,来激发和提升民众的创造力与参与度。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进步。这有助于更好地体现民众的意愿与需求,使文化真正成为民众自己的文化,增强民众对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为了促进北疆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和谐发展,我们应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北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定不移地坚持“两创”方针和人民至上的理念,从思想、方法和指向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上一篇:数字技术赋能郑州红色文化传承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