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美术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装饰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课堂革命”政策的引导,幼儿美术教育行业对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装饰画》课程教学存在思政元素表层化、技能与岗位脱节、数字化教学短板等现实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针对这些核心问题,提出并实践了“双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职业能力;双课堂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职业教育改革与“课堂革命”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倡导“课堂革命”。这要求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需打破传统模式,进行全方位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此政策导向下,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幼儿美术教育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对幼儿美术教师的要求愈发多元。幼儿美术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还应拥有幼儿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将美术教学与幼儿心理发展、认知规律相结合,同时具备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
3.传统《装饰画》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
传统高职美术教育专业《装饰画》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幼儿美术教育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未结合课程思政和数字化能力培养,忽视教学内容与时代特点的结合;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上问题使得《装饰画》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职业教育“双课堂”模式研究进展
在国外,职业教育“双课堂”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为典型。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国内对职业教育“双课堂”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在一些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教育“双课堂”模式进行了广泛研究,强调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重要性,但针对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具体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2.装饰画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关联性研究
在装饰画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关联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装饰画教学可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教学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装饰画教学的艺术价值,而对其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研究不够深入。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装饰画教学与幼儿美术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
二、课程改革的现实诉求
(一)传统课程问题诊断
1.思政元素表层化
在传统《装饰画》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较为表面。以人物装饰画教学为例,教师往往仅介绍人物造型变化的规律和技法,未能深入解析人物创作主题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导致学生在创作中对人物的分析、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表达停留在表面,无法针对该主题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造型变化原理、色彩搭配规律等美学原理进行创作,无法将不同身份、年龄、民族的人物特点进行有效呈现。
2.技能与岗位脱节
通过前期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行企业见实习、就业的情况调研发现,毕业生在入职后大部分需接受二次培训,才能将专业课中具体知识、技能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并根据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已有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表明传统课程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课程教学内容未能紧密围绕幼儿美术教育岗位的实际需求。
3.数字化教学短板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装饰画》课程教学中,现有信息化手段使用率低,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数字化创作和应用方面的能力欠缺。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幼儿美术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模型
通过对幼儿美术教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分析,构建幼儿美术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模型。该模型包括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职业素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
2.装饰画创作在幼儿园的应用场景调研
对幼儿园进行调研,了解装饰画创作在幼儿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调研发现,幼儿园对装饰画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绘本制作、教具设计等方面,这为《装饰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课程体系重构设计
(一)思政浸润式课程架构
构建“五维一体”思政体系,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美育责任+创新意识+职业伦理。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装饰画》课程教学。如人物主题结合不同民族,风景主题结合风景名胜和城市地标等。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深刻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卓越;通过不同主题的幼儿美术教学观摩和讨论实践,强化学生的美育责任,使其能够运用美术教育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塑造学生的职业伦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例如以《山海经》中的纹样改造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如MJ、Sora Ka等AI数据大模型)对动物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依据美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以便更好地体现动物特点及主题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字绘画技术,还能深入了解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二)岗位导向内容重构
基于幼儿美术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模型和装饰画创作在幼儿园的应用场景调研,对《装饰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设计。
基础模块:常见物体的装饰造型语言与幼儿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装饰画的基本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并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
进阶模块:创作材料、载体的延伸拓展与幼儿的心理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多形式装饰画创作,并通过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研究,创作出符合幼儿的绘本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对幼儿心理的理解能力。
综合模块:幼儿园环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教学空间重构
1.校内“创艺园”艺术实践工作坊
在校内建设“创艺园”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学空间除常规绘画实训室外,还包含数字绘画实训室和综合手工室。数字绘画实训室配备计算机、数位板等先进的数字绘画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创作平台;综合手工室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材料的艺术实践。
2.校外“实践基地”
与幼儿园和文化教育产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在幼儿园参与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在文化教育产业参与项目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双导师协同机制
1.校行导师联合备课
校内教师和行业导师定期共同备课、指导,践行“双课堂”教学模式。校内教师发挥其理论教学优势,行业导师则分享行业实践经验、最新思路和技巧方法,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理论深度,又符合行业实际需求。
2.行业项目导入流程
以幼儿园主题墙设计项目为例,行业导师将项目需求和要求介绍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和行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策划、设计和实施。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校行合作的无缝对接。
(三)虚拟仿真应用:幼儿园空间装饰效果预演
充分利用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室内的幼儿园空间装饰效果预演,学生可通过该软件对幼儿园空间装饰方案进行虚拟仿真设计和预演,提前了解设计效果,优化设计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实践成本。
五、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教中学,学中教”项目化教学
1.典型项目
以综合材料装饰画创作项目为例,实施“教中学,学中教”项目化教学。如在蛇年即将到来之际,带领学生赴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项目实施前,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分析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确定课程主题“小蛇弯弯日历游”;明确课程所用工具材料除马克笔外,还使用幼儿喜爱的彩色毛绒球、粘贴水钻等增加画面肌理感;准备教学课件和示范作品。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场室布置、指导分工等,根据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醒学生及时关注遇到困难的幼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创作和教学活动中。
2.学生主导型工作坊
成立学生主导型工作坊——“创艺园”艺术实践工作坊,让学生在工作坊中自主组织和开展项目活动。如工作坊开展的儿童原创绘本创作,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开展故事创作——草图绘制——文图排版——造型调整——绘本上色。学生通过任务的逐层剖析,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幼儿发展特点、风格喜好等基础上,厘清故事梗概,将文字创作、图文创作相结合,逐步完成相关任务,最后形成完整的原创绘本作品。教师作为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全过程评价体系
1.双维度评价标准
建立双维度评价标准,从专业维度和职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专业维度主要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在校内课堂完成装饰画作品的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材料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维度则主要从未来美术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在幼儿园的职业素质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安全规范意识等。
2.成长档案袋:过程性作品集+行业导师评语
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的过程性作品集和行业导师评语。过程性作品集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和成长轨迹,行业导师评语则基于学生在幼儿园内的各方面表现,从行业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六、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功举办《装饰画》课程成果展,展览上有诸多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具体作品。例如,《寻花漫游》《花影守护》《敦煌瑰宝盏》装饰画作品以日常生活中的行李箱、头盔和玻璃杯为载体进行创作,利用丙烯颜料、玻璃画颜料等材料绘画,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四季》主题装饰画系列作品,以透明PVC膜为载体,使用丙烯马克笔分别创作春、夏、秋、冬四幅装饰画,色调依据季节特点,分别为黄绿、翠绿、黄橙、蓝紫,灯光投射后,在墙壁形成如剪纸般光影效果。《璃光瑞鲤》《雀语晨光》等作品则以玻璃托盘为创作载体,使用掐丝珐琅、玻璃画颜料进行创作,呈现中国风。除以上提到作品之外,还有以牛皮纸袋、纸扇、木板等为载体的装饰画作品,形式丰富。
课题团队教师指导的“创艺园”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获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艺术实践工作坊三等奖。
通过对课程成果展览、省级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创新性的装饰画作品。
(二)幼儿园、见实习基地满意度调研结果
通过对合作幼儿园、见实习基地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满意度调研发现,幼儿园和基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与幼儿园、基地的合作模式也表示满意。
本研究通过《装饰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基于幼儿美术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模型,着重职业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共生培养,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幼儿美术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