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伦理失范研究

作者:希吉尔来源:《视听》日期:2020-06-08人气:1161

如今在全球化的形势的要求下,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2009年的H1N1流感再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再次重视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微博作为网络社交手段,其使用低门槛、低监管的特性使得信息发布更加便利,但同时也挑战着公共网络空间伦理道德的底线。本文试析在新冠肺炎期间,微博产生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指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重塑对策。

一、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的分析

当前形势下,公共卫生危机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力度不断进行着变化。微博作为信息传播一个重要阵地,伴随着危机的变化,其传播内容对伦理道德的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卫生事件传播中微博传播伦理失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博传播的伦理失范表现在制造谣言博取关注。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由于网络平台的匿名性和发言的便捷性,为微博谣言的产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些谣言的对象远离受众,处于疫情中心,如病人、一线护士或工作人员等。这些被传谣人物往往处于中心,天然带有关注度,并且容易煽动受众的情绪。如“上海查获多起人员藏匿于轿车后备箱躲避疫情检疫”、“北京出租车司机感染”等信息。另外一些关于疫情的常识性知识如疫情的传播路径、人体防护、各地防疫要求等常以科普的形式进行伪装后被社交媒体大肆被复制和转载。微博的科普类谣言在以意见领袖为首的用户传播下,普通用户又以自身社交圈形成了多层网格化传播。因此,在微博传播链条中,无论是信息源还是多层用户,一方的信息失真便会对谣言的扩散起到助推作用,也会对微博的伦理道德产生侵蚀和腐化。

第二,微博传播的伦理失范表现在使用恶俗语言攻击他人。由于微博发言的匿名性,许多用户摆脱了现实身份的限制,大肆对事件和当事人进行语言攻击。如新冠病毒爆发时正赶上中国春节返乡大潮,许多在湖北武汉的务工人员和学生大批撤出武汉,走向全国各地。在微博上,一些语言暴力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评价和辱骂。在此次微博传播中,用户在还未对事件有更详尽并确切的了解时,将部分人群的春节返乡简单默认为他们的身上携带病菌,返乡是为了逃亡。微博平台中,用户发言以自我身份和诉求为出发点,呈现出更多自我性。

第三,微博传播的伦理失范表现在使用饭圈语系叙事赢取同情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建立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专门医院用来收治病人。在一些官方媒体的微博中,将参与建造医院的机器其名为“呕泥酱”、“小叉车”等。在情绪传播上,这种拟人化、娱乐化的命名方式与疫情中生产的悲怆现情景产生对立。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在网络世界中,一切话语表述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而且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网民正在变成一个娱乐致死的附庸,毫无怨言,无声无息。”在涉及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中,信息以饭圈语言的外表出现,并且诉诸与受众产生共鸣,实则将疫情娱乐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二、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

(一)个体网络道德责任缺失

网络发言的便捷性,使得网友在网络空间中剥离了现实生活身份,建立了一套新兴的网民身份。在微博世界中,网民以娱乐化、自我化的为出发点,在发表言论时将责任和道德抛诸脑后。个体没有了道德的制约,利用微博平台增加粉丝数量并形成一定的网络话语权。

(二)群体压力产生舆论助推

在公共事件危机事件中,微博舆论环境中存在着群体言论的压制性,使得众多言论趋于一致性。而独立的网民迫于群体压力,不得不被裹挟进某种认知体系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保持着一致。此时,个体往往不会对信息进行甄别,而是欣然接受群体性网络舆论。在“逃离武汉”这一议题中,由于大多数网友对武汉人撤出的观念表示不赞同,因此许个体也跟风表达情绪,其中不乏过激的言论。

(三)虚拟交流空间产生无序性

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在微博中肆意发布信息、宣泄情绪成为更常见的现象。尽管近些年来微博推行实名制,但平台对于要求的落实似乎并不到位。另外,微博平台中现有的海量信息,使得网民产生不会惩罚自己的心态,助长了侥幸心理。这种由于网路虚拟性带来的传播心理,挑战着微博伦理的底线。

(四)媒介平台缺乏管理和监督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具有严格的言论资质审查和信息核查。但目前为止,微博只能通过屏蔽关键词、网友投诉来进行内容核查,难以对所有示范信息进行筛查。因此,平台核查手段不严格,把关不到位成为挑战微博伦理道德的因素。

(五)微博用户缺乏媒介素养

微博的传播者除了网民个体外,不乏专业的机构、媒体等作为传播者参与信息的传播和互动。无论是专业化网民或是普通网民,在微博交流时并未体现注意媒介形态接触的平衡,从而达到自身的理性或知识同感性的平衡。如“人民网”、“央视新闻”等专业媒体的微博账号中以娱乐化的文字对疫情相关的信息进行描述,缺乏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认知能力。

三、重塑微博的传播伦理的对策

(一)建立网络空间秩序,提升平台监管意识

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出斯特就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①。[[[] 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M],陈向阳,陈宁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30页]]在网络环境中网民作为舆论的主体,很多时候难以准确把握言论的边界和底线。从宏观上讲,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缩影,理应对其空间范围内的传播秩序进行约束和管理,并使之保持一种空间秩序。从微观层面讲,微博应该丰富内容审查和过滤的手段,完善现有的举报制度并做到清理信息后即使公示,让治理真正做到透明化。一些专业类、有影响力的微博账号在没有核实信息的情况下发布信息、煽动情绪,往往会得到网友的一呼百应。因此,对舆论领袖的审查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审核和规范,杜绝情绪化言论的扩散。

(二)加强网民的自我道德意识,对不当言论进行警告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在缺乏了社会现实中自我身份的限制,不加约束地表达着观点、散播着情绪。除了会造成恶意中伤外,也会对健康网络风气的形成产生影响。首先,对于网民个体而言,要意识到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并无差别。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要加强自我约束,使用规范的言语表达。同时,要加强自我的规律意识,真正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遵循道德制约,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在涉及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建立相关话题的言论伦理底线。其次,在网民自我管理失败时,需要有外力进行管理和训诫。微博可以对网民的过激言论进行警告,警告无效时可关闭其所属账号。在自我和外力的双重约束下,保障微博言论的健康风气。

(三)制定微博使用伦理规范,建立相关治理法规

微博作为一个公共社交平台,只有在伦理规范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交流和信息获取的功能。除了对网民个人的自我道德加强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网络使用规范和伦理标准,方能构建微博的良好舆论空间。如制定互相尊重、平等、不攻击、理性交流等相关媒介使用伦理规范,使网民形成公共舆论空间的共有认知。在伦理规范失效的后,微博平台还应有法律规定为承接兜底。微博应建立相关法规,切实落实网民的责任主体行为,即使对涉事的主体进行惩戒。

四、结语

总之,在公共卫生时间中的微博传播的伦理失范问题,不仅是网络舆论空间是否健全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系统的整体运行。当前,新冠肺炎在方方面面给我们痛苦时候,也我们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此次的公共卫生危机看,网民在微博中的言论会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舆论空间的建构。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网民和媒体平台端都要为营造良好的交流平台做出努力。


本文来源:《视听》:https://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