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项目教学法适合高职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
第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项目教学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一体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法适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实际,是高职各门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工学结合”是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了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而也促进了思政课的项目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使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所以,学校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各专业不同的要求,寻求“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与企业共建利益的结合点,实现学校教育育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因而促进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思政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课必修,必须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引导广大师生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所以思政课也必须实行教学改革,走“工学结合”之路。[2]
第三,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思政课的项目教学提供了借鉴。专业课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们学院为了创广东省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加大力度的加强内涵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为了学院的发展,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来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现在,我院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为思政课的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2、项目教学法适合高职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一、思政课实行项目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人生和社会,学会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分析和认识人生实践中的问题、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科学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邓小平同志就曾讲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学习思政理论,关键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比较强,而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比较差,所以,跟本科院校一样进行纯理论灌输和研究,学生就会接受不了,而项目教学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第二、在思政课实行“工学结合”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要求。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践教学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随着项目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思政课必须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走“工学结合”之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又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项目教学是落实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加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培养大学生的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可现实是各学校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本都没有开展的。如果实行思政课项目教学,那就把项目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教学应以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以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社会或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社会为背景,以实训为手段,强调教、学、做的一体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一体化、学和用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实现的应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3、项目教学法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第一,项目教学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高职学校由于是学生的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在高中时成绩就不理想,来到大学后,学习信心也会感到有些不足。可是他们思想往往比较活跃,也比较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和新事物。也容易追逐新潮流,同时思想活动也比较具有选择性、动摇性、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等。思政课实施项目教学法,就可以按照“以生为本”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高科技和多媒体载体,注重学生主体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可信度、参与性和互动性的要求,营造思政课良好的、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同时又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施项目教学法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的主动性。原来学生迟到、早退和无故缺课的现象得到改变,学生开始从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意思”“枯燥乏味”的感性思维,逐渐转变为“听之有味”“学之有助”的理性认识,无论是学生的到课率还是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可以改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状况。思政课常用教学法是采用说理性教学法,他的缺陷是可能产生学生被动听,没有动脑思考,或者说教师并未有意识创设让学生动脑的情境与问题,也就达不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项目教学法提倡的是通过一个仿真的项目任务训练,来实现“做中学”的理念。他给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启示,也就是说,思政课也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来实现课堂内的“做中学”,所谓情境,是指由各种元素有机组成相互作用的一种环境或活动过程,通过这样一个由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创设的情境,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不断地面对情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随时生成各种判断与决定,并不断地累积起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能力。对思政课而言,这个“做”主要是指动脑式的“做”。这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对思政课而言,这个“做”是指动脑式的“做”。[3]
第三,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可以把思政课的项目教学融入到学生的见习、实习管理之中。随着专业课“工学结合”的不断落实、不断深入,学生经常走出校园去见习、实训、实习,思政课教学的正常上课时间不能保证,为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适应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新要求。项目教学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高职思政课要培养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学生,实现项目教学是达到思政课“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