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研究
依据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可以从校园氛围、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1.营造好生命教育的校园氛围。首先要把生命教育从国家战略转化为高校的学校战略。从国家层面上看,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而具体到高等学校,大多数高校教育目的依然是追求以“成才”为先而非“成人”为先;教育内容上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生命的主体性发展;教育形式上依然存在着非主体性教育模式。因此我们要把生命教育从国家战略转化为高校的学校战略,或者落实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并把生命教育的开展作为教育评估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得到体现,在日常教育中才能得到落实。
其次应把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中。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纳入生命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开展认识体验生命实践活动,教育大学生把握好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的原则,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
再次营造好责任型、感恩型的校园文化氛围。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内在地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要义,大学校园营造浓厚的责任型和感恩型文化氛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责任教育的目标是强化大学生的尊重、责任和关怀意识。人生因责任而伟大,生命因责任而不朽,人的一生,背负着的是对生命的承诺和责任,每个人都要勇于担当起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对社会的责任,追求更高境界的生命发展,实现个体责任、群体责任、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学会感恩,才能尊重和关爱他人,才能与他人和周围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才不会漠视生命的价值。大学校园文化中要营造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构建好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1968年由美国人J.Donald.Waltres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以来,生命教育逐渐在全球推广,而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国内外学者孜孜以求,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深刻的讨论,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外如美国、英国生命教育已形成课程化、体系化,但国内生命教育成果课程化还需要从事生命教育的工作者付出巨大努力,尤其是许多从事生命教育的专家学者在探究生命教育没有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原因时,呼吁“生命教育应成为一门课程”。要构建好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1)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3)提高大学生从挫折和困难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能力。
其次在课程形式上要:(1)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进入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2)理论性与体验式生命课程要交互融合、相互促进;(3)相关生命教育主题要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再次在课程评价上要注意与专业课程考评的不同,不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即考核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而是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即通过学习或活动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提高多少,活动的参与程度、行为的改善效果等。总之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3.开展好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生命教育课程从本质上看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要通过日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呵护生命的技能,引导学生去体验和认知人生经验,真正地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发展生命,而非仅仅重视关于生命知识的认知。高校要经常性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要求,将生命价值理念注入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之中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医院、殡仪馆,让学生体验人的生老病死,教育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通过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和扶贫助学,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增强其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到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地参观,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参观看守所、戒毒所,使大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维护生命的尊严意识;通过组织参加野外生存、寻找工作等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大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磨练意志,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生存技能,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总之通过设计和开展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生命教育在高校没有现成的师资队伍,要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课程教育,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按一定的师生比配备专兼职生命教育的师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单个老师难以完全兼顾,需要组建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该课程授课对象众多,而高校的现实是不可能有大量的师资投入,笔者认为师资配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少而精的专职生命教育师资。主要负责生命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中的生命教育活动的策划和设计、生命教育的研究等;(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作为生命教育兼职师资的主体。主要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相关内容的讲授;(3)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咨询员及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各种活动的辅助者和指导者。主要负责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中的生命教育活动。
其次,加强专兼职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主要途径有:(1)组织专职生命教育师资参加校外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国内外的生命教育考察活动等;(2)定期举办校内生命教育兼职教师培训班和研讨活动;(3)定期进行各类生命教育活动的交流和研讨。
最后,重视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以从这几方面加以重视:(1)扶持课题研究。政府、高校都应制订扶持政策、设置专门研究课题,鼓励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科研活动,重视科研成果在育人中的作用;(2)编写校本教材。从事生命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可根据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所在高校的特色,为本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活动专门编写校本教材。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本质。不关注生命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因而生命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评价等仍有待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