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有机历史,活态共生——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保护更新策略探究

作者:高长征、范钦栋、郑志勇来源:日期:2014-01-11人气:1605

下面以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的保护更新探究为例,着重阐述如何使历史片区成为有机的整体,营造一个活态与实现共生的新型历史文化片区。

1、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概况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黄河故道的北岸,属鹤壁市。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城由老城区、新城区、卫西区三个部分构成。浚县有庙会和社火两大民间文化,泥咕咕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城周边由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形成的大伾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古城墙历史片区位于浚县老城区内,不论是片区其中的格局、建筑的特征、居民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图1)。方正的城墙和护城河,十字交叉的东西大街,遗存至今的县衙,文庙,文治阁,石桥与民居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图2)

 随着现代生活需求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浚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存在物质的、结构的及功能的退化,不能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且历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以及当地居民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如果忽视彼此的联系而孤立发展,会造成诸多问题。下面就古城墙历史片区的现状加以阐述。

2.1当地居民对片区价值认识的局限性

    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古城的保护认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再加上浚县的总体规划布局采用新旧双城格局,大力发展新城,摒弃旧城,忽视居民对非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结果造成新城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缺少厚重的地方特色文化。旧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是缺乏有效治理,生活基础设施不全,居民生活环境不佳。

2.2古城墙片区发展现状的无序性

(1)片区交通混乱,道路职能分工不合理。狭窄拥挤的道路上人车混行,难以满足居民出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更难满足未来街区发展的需要。如文治阁的拱门内竟然允许车辆通过。(图3)

(2)基础设施陈旧简陋,卫生消防设施不全,绿化面积小,同时缺少公共活动休憩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街区形象,也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违章搭建的建筑及设施导致街道景观凌乱,严重影响古城风貌。

 

 

 

        

 

 

 

 

 

 

2.3古城墙片区的历史遗存的静态性

(1)片区历史建筑及其庭院损坏,建筑功能使用降低,缺乏活态保护。并且人作为建筑的使用者,没有充分的参与。

(2)古城墙和护城河缺乏保护。城墙之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且许多地方破损严重,护城河已经干涸,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两者的价值。(图4)

(3)文治阁等为代表的景点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与合理的利用。

3、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的“活态”保护构想

针对上述历史片区在保护利用时面临的缺乏整体有机性以及发展持续性等问题,我们引入“有机历史”的概念和“活态保护”的策略,以使片区中的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及当地居民三者之间成为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让历史片区在“原住民“的参与中,形成一个与人共生、不断更新的活态历史片区。通过重塑城市第一印象、改造古城墙及护城河景观和设立文化步行街等活态保护策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该历史片区的重要价值所在,同时能够吸引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各种人群实际融入片区内,从而保证该片区的完整统一和持续发展。

3.1城市第一印象的重塑

一座城市在人们心中定位的形成,往往只需很短的时间。因此,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游客强烈的印象,才能使游客时刻保持对该城市的兴趣和喜好。为此,我们通过交通的改造和古建的保护更新使古城墙历史片区成为浚县古城良好的第一印象。

浚县现行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新旧并举,并且以发展新城,保护旧城为主。因此也造成了浚县交通格局单一,往来人员车辆只从新城穿过的问题,而很少能够感受到旧城的存在和价值。为此,可将浚县的主干道分为两条,一条以承载常规交通荷载为主,一条以承载旅游交通需求为主(图5)。规划的新的旅游路线为古城区的中心道路南北大街,途径文治阁、文庙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节点,向南直到怀禹路西段,沿怀禹路东西向可分别至景观高潮大伾山和浮丘山。如此恰能给人留下一个从开始、发展再到高潮的完整旅游印象。人们通过该旅游路线的体验,自然而然的融入浚县文化,提高对该片区的认知感。

 

3.2古城墙和护城河景观改造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有"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之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今仅存西门北沿卫河一段,南北长约七百余米,高约七八米。 古城墙高峻坚固,宏伟壮观,而且"襟山带河",地理形势非凡。卫河浚县段紧邻县城的西侧,由南向北蜿蜒流过,古浚县西部以卫河为屏障,东、北、南三面有城墙防卫,后又引卫河水绕三面城墙而过,形成环状的护城河。(图6)

                                                  浚县古城墙片区文化背景深厚,依山傍水,可利用景观丰富。首先利用该段城墙“襟山带河”的优势,沿护城河两岸设置景观带,形成沿河公园,以吸引市民的到来,促使市民参与到对该片区的认识和保护利用当中。沿途中的云溪桥、文庙等历史遗存,更加丰富了整个古城墙景观带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景观改造,可使该片区真正发挥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和实际价值,让人们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的文化气息,而不是对其一味保护,束之高阁。这样,人与历史片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共生关系:人的参与使历史片区能够保持活力;历史片区又能丰富其所在城市的景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图7)

 

 

3.3文化步行街的设立

   现代文化步行街是传统城市商业街的继承与发展,它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步行购物环境,而是包含着商业和其它社会活动的城市生活的中心场所。因此,文化步行街既要创造商业物质空间,又要营造社会人文环境。同时,处于城市历史地段的步行商业街,还受到历史环境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的双重影响。“保护是前提,发展是目的,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是步行商业街设计的重要原则。”[2]

在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中我们选择古城区的东西干道作为重点,将这条历史古道改造为集文化娱乐、商业餐饮和文化博览于一体的文化步行街。并以该步行街作为新旅游路线和古城墙及护城河景观节点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古城中心、步行街和古城墙景观带三者联系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繁荣经济的同时更吸引了人群对该片区的关注。有了人的参与和经济的繁荣,历史就能够不断的发展下去,并形成一个活态的、与人共生的历史片区。(图8)

鉴于该历史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提出以下几点设计设想:首先,以文治阁、文庙等节点为核心,以浚县的泥塑艺术、庙会社火文化为背景创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展示浚县悠久的文化积淀。其次,满足现代社会生活购物、娱乐、科教、休憩等等的多元化需求,综合多种功能,重现一个复合共存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景观的开放共享空间,旧区改造与商业开发并重,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后,利用该文化步行街上的文庙、古县衙等遗迹作为景观节点,设置一定的展示、引导空间,使步行街真正成为联系整个片区的纽带。

4、结语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其本身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当地文化的延续。作为城市空间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如何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环境是历史片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有机历史,活态共生”,这一概念的引入,正是以对历史片区的精心保护为前提,进行的活态保护策略探究。而具体通过对古城墙历史片区第一印象的重塑,古城墙和护城河景观带的改造恢复以及文化步行街的设立等方式,变静态的、未充分开发的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片区。通过对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到对历史片区的保护应该注重当地有机历史的归纳,坚持“活态”保护的原则,对历史街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激活当地的发展要素。

参考文献:

[1]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12):82-85.

[2]李和平.尊重环境延续文脉——重庆江津市文化步行街设计[J].工业建筑,2002,32(8):5-7.

[3]姚迪,戴德胜.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历史街区保护策略转向研究[J].建筑学报,2011(5):36-39.

Organic history, living symbiosis

——the ancient city wall in Xunxian County historical area protection update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updat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Xunxian historical district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organic history ,active symbiosis” Focusing on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reestablish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s first impression, the landscape alteration of ancient city wall and moat as well as cultural pedestrian street and others to change the static, undeveloped historical district into a rational utilization district as well as a living states, which will help to built a new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with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local residents, architectural rel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city walls of Xunxian、 historical district、active symbiosis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